新闻中心

省竞跑者刊发 | 绍兴柯桥、新昌: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经验做法

2024-06-03 17:26

来源:

5月22日-23日,省《竞跑者》刊发《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来看看这些地方的做法(二十七)(二十八)》,绍兴市柯桥区做实全周期“用工无忧”增值服务 激活民营企业发展新动能、新昌县创新数字化改造增值服务体系 全力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的做法被刊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绍兴市柯桥区

做实全周期“用工无忧”增值服务

激活民营企业发展新动能

绍兴市柯桥区聚焦企业用工全周期服务需求,围绕“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性抓手,综合集成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资源,探索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打造企业“用工无忧”服务场景。2023年以来,累计为120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办事时间平均缩短40%以上,有效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1

完善服务体系,用工服务从“多头分散”变为“一站集成”

一是线上线下全覆盖集成。以人社为主导,集合税务、医保、退役军人、司法、公安等部门数据,线上依托“浙里办”搭建“用工无忧”服务专区,集成13个应用85个涉企事项,线下开设“用工无忧”服务专窗,一站式提供劳动用工相关服务。

二是企业用工全周期集成。将企业劳动用工全周期分为招工、用工、退休(离职)3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企业需求,打造“招工一站通”“政策一键享”“增技提能堂”“工伤安心云”“纠纷调解厅”“退休小管家”等6个增值服务场景,满足企业用工全周期服务需求。

三是增值项目全功能集成。全面梳理人社领域涉企高频业务38项,会同税务、医保、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单位,推出员工背景调查、入职体检、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工伤取证、工伤联网结算和纠纷调解员推介等47项增值服务,助力企业用工管理,解除企业用工后顾之忧。

2

改进服务模式,用工服务从“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

一是“套餐式”多元服务。梳理编制劳动用工领域合规性指引,将单个的服务事项归集推出招工、参保、技能培训、纠纷化解等6个服务套餐,助力企业快速完成劳动用工手续办理。截至3月底,累计964家企业办理“套餐”业务3598次。

二是“定制式”精准服务。借鉴“淘宝”购物形式,创新推出劳动用工服务项目自选模式,辅助企业从6个套餐中按需锁定服务场景,着力解决服务事项“找不到”“不需要”的问题,企业办事时间平均缩短40%以上。

三是“联动式”优质服务。积极构建“人社主办、多部门联办、全程帮办”的全链条服务闭环,会同医保、税务、保险公司等单位,推出参保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6大“一件事”联办服务,着力解决企业“不会办”、多头跑的问题。截至3月底,已累计受理6大“一件事”业务12000件。

3

优化服务保障,用工服务从“解决当下”变为“未雨绸缪”

一是互动反馈跟进办。打造政企互动平台,在线收集企业诉求和咨询,并建立1个工作日交办、3个工作日办结一般性诉求、5个工作日办结复杂性诉求的“135”反馈机制,及时指定相应部门联系回访企业。截至3月底,已通过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纠纷化解等问题30件。

二是后台比对无感办。根据企业办结业务、社保参保等情况,构建劳动用工相关业务智能匹配模型,运用大数据后台比对,自动筛选符合人才、就业、培训等补贴申领条件的企业,实现兑现“一网智办”、资金“一网拨付”,已向1254家企业无感发放创业租金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大师工作室补助,累计金额达5377万余元。

三是延伸拓展提醒办。全面梳理劳动用工领域相关涉企政策和风险隐患,通过系统内提示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定向提醒告知。截至目前,已发出企业职工退休、工亡当月停保等业务提醒信息3345条。

新昌县

创新数字化改造增值服务体系

全力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

新昌县深入贯彻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体融合落实“民营经济32条”工作要求,围绕“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探索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增值服务,精准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入选浙江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激励试点县。

1

坚持“三化”联动,构建全流程数智服务体系

一是汇集“专业化”技术力量,为企“赋智”。积极引育数字化服务商,鼓励行业优势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产品咨询、项目实施、系统开发及产品优化等个性化、全流程服务。目前,已筛选优质服务商40余家,陀曼智造、康立科技入选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

二是打造“聚合化”行业生态,为企“赋能”。依托智能装备小镇等智造基地,累计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其中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帮助中小企业制造业务“深度上云”。以纺织行业倍捻机设备为例,接入工业互联网后,纺织企业生产效率可提升10%,操作工可减少60%。

三是建设“标准化”产业数据,为企“赋值”。在轴承行业先行先试,推进数据仓项目建设,细致梳理、校正海量产品数据,协同构建产品主数据标准体系(CPMS)及相应的生态系统建设。目前,已评审发布轴承行业标准2.0版本,梳理形成74条产品类目和327条产品属性,归集本地主要轴承企业产品类目数据约7200条。

2

坚持“三制”并进,构建全链条改造扩面体系

一是建立“共性+个性”柔性改造机制。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共性和个性需求,梳理明确“N+X”数字化改造样板模式,大力推进轻量化、低成本数字化改造。通过“学样仿样推广法”,打造纽沃、普佑等一批样板企业,有序推进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扩面提质。

二是建立“龙头+配套”协同改造机制。突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发挥订单资源等优势,大力支持五洲新春、斯菱股份等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供应链协同制造系统,通过市场导向,倒逼配套企业数字化改造。截至目前,已有100家中小配套企业接入五洲新春供应商协同管理平台。

三是建立“分层+分类”梯队改造机制。制定发布“13691”数字化改造评估体系,健全完善“小微企业积极上云,中型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大型企业建设未来工厂”的梯队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工业互联网共上云设备25417台,注册企业1257家,已建成省级云上企业4家、数字化车间9家、智能工厂4家、未来工厂2家。

3

坚持“三力”提升,构建全要素资源集成体系

一是提升政策杠杆“撬动力”。制定以《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为主,轴承、胶囊等细分行业专项政策为配套的数字化改造奖补体系,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数字化改造各环节提供精准服务和政策奖补。

二是提升金融活水“贷动力”。创新“财政+信贷”联动模式,与银行机构合作推出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专项信用贷款,有效破解中小企业启动资金不足难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改造资金2.8亿元。

三是提升人才支撑“驱动力”。联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共同建设全国装备产业数字化人才基地,整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央企等优势资源,每年为企业培训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100名以上,打造“数字工匠”50名以上。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