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的外公,如歌的岁月

2024-06-02 14:55

来源:

1952年出生,一路栉风沐雨前行的外公,经常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值得被歌颂的时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外公读书很有天赋,到现在都写着一手令人艳羡的好字。但由于家境贫穷,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那时村里的孩子大都是这种情况,早早放下书包,放牛、割猪草,甚至到绍兴城里挑粪,积极赚取工分换粮食。

那时真是穷啊,甚至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一次,外太婆要带尚幼的外公一起去萧山喝喜酒,没有体面的衣服,就只好向邻居倪婆婆借。在客人家,调皮的外公不小心弄脏了这件衣服,回来后,就结结实实地挨了外太婆一顿打。

外公说他第一次吃糖果已经20多岁了——上海大白兔奶糖,让人印象深刻,还是公社的人从上海出差回来带来请他吃的。

上世纪70年代,在外公他们村,一个壮劳力一年的收入也就300多元。1975年外公结婚,咬咬牙卖掉了一头年猪,才做了一件质地较好叫做“华达呢”的裤子作为新郎服,相当于年收入的七分之一。这条裤子后来成了村里小伙子结婚用的专用裤,村里只要有人结婚就来借外公的裤子,这条裤子见证了很多新郎官的婚礼。

外太公在外公很小的时候就因病过世了,外公总是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外太公生在现在,绍兴随便哪家医院都能治好。外公说,当时绍兴的医院没有外太公所需要的药,后来通过多方打听知道北京有,电报打过去请北京的亲戚代为购买,然后再邮寄过来,这样一来一去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外太公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给外公他们留下了永远的痛。这个贫寒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也就更加雪上加霜。

这一切,在改革开放后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田承包到户,头脑活络的外公买了拖拉机,学会了驾驶技术和机修技术,在农忙时节开拖拉机耕田,农闲时节帮人修理拖拉机和机帆船。不久,他又办起了家庭养鸡场,同时又开始了珍珠养殖,在河里放置网箱养鱼,自己勤劳点,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甚至当时已经70岁高龄的外太婆也开始了生意经,到嘉善进货,做起了纽扣生意。一段时间,羊毛衫、马海毛流行,外公家养起了长毛兔,专门取兔身上的毛。外公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弄潮儿,买了村里第一台西湖牌黑白电视机,建起了村里第一间三层楼房,后来还花了5000元钱的安装费装上了固定电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就这样实现了。

2000年的时候,袍江开发,外公家的农田被征用,他成了失土农民,按照政策有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现在的外公,每月像工人一样,能拿几千元的退休金,而且住院看病能有报销,可谓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外公现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一等到我回老家看望他,他就对我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伟大的时代,一定要好好珍惜。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王馨诒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