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端午前后,烟缸头和蚊虫药

2024-06-02 14:55

来源:

往昔岁月,一到端午临近,便是蚊子肆虐之时。农家的晚炊筹办得较迟,到可以正式吃晚饭了,大多就要与蚊子“分食”。这皆是因天色灰暗以后,蚊子群飞乱舞,正是“做市”的时候。在这个时间吃晚饭,皮肤赤裸之处,就是蚊子大肆吮吸鲜血的地方。

当然,聪明的人类也不可能白白让蚊子欺虐,知道蚊子有怕烟的弱点,因而便做起了“烟缸头”来对付它。烟缸头大多来自破损有洞的铁镬,或者是掉了搪瓷又锈蚀烂通的面盆。讲究一点的人家会设法在破镬或破盆上以铁丝装上“环”,这就便于移动换位。

用于生烟驱除蚊子的材料大多是晒干的青草、菜籽壳、向日葵蔀头等农家唾手可得的杂物。假使用心去采摘一点艾草,晒干与否并不重要,放入烟缸头与其他杂物一起生烟,驱蚊效果更加称心。

生烟后的烟缸头必须放置于上风口,这样,烟便会袅袅不断地飘向人群,使吃饭或乘凉的人群免遭蚊子的侵扰。但一旦遇到风吹,变成了明火燃烧起来,不但烟没了,杂物马上会烧尽。这时,人们就得很快地盖上一个整块的、没有晒干的向日葵蔀头,或者是一大把青湿的青草,抑制住明火,让杂物慢慢地生烟。这个过程俗称“煝”。

用烟缸头生烟驱蚊确是当年农家的好办法,但假使移到木质楼板上去驱蚊,一不留神,那可是要闯大祸的。因此,在燥热难眠、不能放下蚊帐的时候,驱蚊的用品便是点燃一股“蚊虫药(或蚊虫香)”。蚊虫药用纸壳内充“石黄(又称雄黄)”的木屑制成,压扁,盘成碗口大小。点燃前剖开一点蚊虫药,放置于铁皮盘中点着,便会满室氤氲,驱赶蚊虫的效果不错。

农家大多由老年妇女自制蚊虫药,这是出于勤俭持家的考虑。当年一到夏季,挑着两个大圆竹篰,内装一筒筒蚊虫药的小贩,来往于村头村尾,兜售这种应时的夏令用品。花上两毛钱可以买到一筒十股,每晚点燃一股,便可免去蚊叮之苦。

蚊子吮血后,皮肤会出来一个红包,奇痒无比,又会传染疟疾、乙脑等传染病,确实危害极大。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昔日常用的烟缸头和蚊虫药,早已销声匿迹。后来替代它的有驱蚊效果更好的“黑猫”等品牌的蚊香、各种驱蚊药水、电蚊拍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远比烟缸头更受人欢迎。

回想起昔日在淡淡的月光下的河边,妻子点燃了蚊烟缸,一家子在吃晚饭的光景,看到如今的住宅内几乎断绝了蚊子,全家人在空调客厅中吃晚餐,真像是“换了人间”。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俞昌泰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