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冰心的儿童诗:“光明璀璨的乐园里:花儿开着,鸟儿唱着,生命的泉水潺潺地流着,太阳慢慢地落下去了。”可是我的童年并没有如此之好,它更多地充满着辛酸,然而,也曾有过美丽的梦,得以慰藉我成年后的心灵。
我受父亲的影响颇深,从少儿时代起,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藏书中有巴金的《家》《春》《秋》、钱锺书的《围城》、鲁迅的《朝花夕拾》,以及各类书画书籍,都被我翻了个遍。但由于那时学历很浅,我根本啃不出这些书的内涵。
还在读小学低年级时,我就疯狂地去大街小巷借读一些小人书,譬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苦菜花》《新儿女英雄传》《白蛇传》,及至后来的《闪闪的红星》《渡江侦察记》《冰山上的来客》《延河战火》等,读了一大堆。那时,这些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小人书,委实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辽阔的世界。
对于一些小人书,我往往喜欢到入迷的程度。我不但喜欢读,更喜欢收藏。50多年前,家乡公社驻地附近,有一家规模不大的书店,成为我儿时穿梭往来的地方。只要得暇,无论风里还是雨中,我都会进去逛一逛,浏览浏览,因为那时家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根本买不起书。所以对于一些特别喜欢的小人书,只好望“书”兴叹。
有一次,适逢乡村集市,我陪同母亲去赶集,恰好路经这家书店。征求了母亲的意见后,我走进书店饱览了一番。有一本小人书,名字叫《战斗英雄任常伦》,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任常伦的战斗故事。在胶东军民反“扫荡”的战斗中,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他冲锋在前,浴血奋战,最后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太阳穴,壮烈殉国,年仅23岁。任常伦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我儿时的心海中激荡澎湃,令我景仰不已。我紧紧攥着这本小人书,又恋恋不舍地放下。
我的这些细微举动,被旁边的母亲看在眼里。那时这本小人书,价格只有区区几毛钱,但对于经济窘困的我们,却显得捉襟见肘。或许母亲猜透了我的心思,她掏出怀中的小手绢,揭了一层又一层,最后点数出几枚带着体温的硬币,交给了售货员。就这样,这本我特别钟爱的小人书《战斗英雄任常伦》,来到了我的个人世界。
那天中午回家后,我听到挂在墙壁上的有线喇叭传来的播音,这天恰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记住了这个特殊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母亲圆了我儿时的读书梦,点亮了我的人生。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张晓鸣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