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昌农创客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4-05-30 21:17

来源:

眼下,正值番薯苗种植的黄金时节,在新昌县东茗乡金山村,插苗、封土、浇水……一垄垄新栽种的薯苗在广阔的土地里焕发着勃勃生机。这抹“茗香小薯”的甘甜,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农创客陈祖堂引领乡亲共筑的甜蜜事业。

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是人,于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新昌而言,更是如此。

近年来,新昌县农业农村局紧扣共同富裕主线,以“千万工程”“两进两回”为主抓手,扎实开展农创客培育、孵化、服务等工作,让广大农创客真正成为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县拥有13家县级农创客创业园(孵化基地),其中5家入选2023年度绍兴市级乡村人才创业园(孵化基地),占全市的半壁江山。2023年农创园经营收入达1.4亿多元,带动农民就业1000多人,今年一季度经营收入达3500多万元。

以“园”聚才 让乡村不止于“诗和远方”

花688元认领一块土地一年使用权,能收获一季西瓜、一季蔬菜,还能带着孩子参与劳作。今年5月,新昌县回山镇红联村屯外自然村的七彩巴士村开园,推出了“我在回山有点田”认养活动,一下子吸引了近20户家庭。

七彩巴士村由新昌县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以车辆元素打造一个集民宿、巴士房车露营、户外团建、青少年研学、农产品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基地。“未来,我们希望更多农创客入驻发展,丰富业态,拓展功能。”七彩巴士村有关负责人表示,巴士城农创园自建成以来已吸引了18位农创客入驻。

七彩巴士村是新昌开展农创园项目“揭榜挂帅”活动、引育农创客取得的成果之一。

乡村如何留人?在新昌,农创客创业园(孵化基地)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事业舞台。2023年初,新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创客创业园项目“揭榜挂帅”活动,一共建成13家资源要素集聚、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孵化效能强劲的农创园(孵化基地),搭建起引才育才留才的新渠道。

近年来,新昌县依托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优势,将培育农创客作为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的重要手段,出台《2023年新昌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从资金、用地、科技、人才等多方面扶持农创客发展,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我们对农创客参加市级以上创新创业比赛、基地认定、入驻农创园等都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快培育、加强帮扶,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翁晓锋告诉记者。

不止如此。“千万基金引创客,招才引智聚合力”,新昌还在2023年举办“梅棠雅集”杯全国青创客大赛,推出了8处最适宜创新创业的资源点位,包括十九峰、梅渚古村等,出台创业孵化、税收减免、贷款融资等精准服务创客的扶持政策,给全国青年在新昌挖掘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提供了机会。

除了“硬”支撑,引育农创客的服务也紧跟市场潮流。新昌县农业农村局还不断延伸农创客的服务链,如联合本地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机构共同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打造盆栽种植、中草药种植、种茶技术、网络直播、物流运输、生猪养殖、水稻种植等10余堂专业课程,并举办农创客分享会、农创客沙龙等主题活动,以“一对一”帮扶指导、沙龙交流、集中授课等方式定期开展农创客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素质提升课程。

借“势”助力 返乡创业形成“雁阵效应”

乡村要振兴,不能仅靠几个自然回归的“单雁”来领,更需“群雁”共舞发力。近年来,新昌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以县域力量服务、培育、壮大本地农创客队伍,激发内生动力。

2021年,陈祖堂怀揣对广袤农田的深情,从人力资源领域的领航者,投身农业成为一名农创客,一开始投资800万元在东茗乡启动了“丰艺农业金山上”项目,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激活了金山村的番薯产业。

在各种农业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近年来,陈祖堂的脚步坚定不移,其农业领域的版图已延伸至沃洲镇高来,沙溪唐家坪、界牌岭等多个区域。他致力于水稻种植的深耕细作,迄今累计托管土地面积已超过700亩,同时尚有700亩的土地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为了给农创客开展创业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2020年,新昌县就成立了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本着“共享、共建、共创、共赢”的宗旨,为全县农创客提供集创业孵化、创业交流、要素对接、指导服务、培训提升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先后吸收会员单位100多家。

为持续推进农创客不断壮大,新昌县农业农村局还联合新昌县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专门为“农创客”量身打造金融产品,以破解农村创新创业资金积累有限、贷款融资难的难题。早在2020年,新昌县农商银行就曾授信5000万元用于支持农创客自主创业,并帮助不少农创客驶入发展快车道。

如今,一批批青年农创客耕耘着自己的乡村梦想,越来越多的“归来燕”正在变为“领头羊”,在新昌形成了“农”火燎原的“雁阵效应”。

在澄潭街道宋家村,“海归”大学生宋莹莹,不仅管理着1000多亩桑园,还陆续研发手工蚕丝被、桑叶茶等深加工产品,并为周边1300多户村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在城南乡杨家山村,青年农创客王勇龙打造多业态鲜花基地“初见花田”,集种养、深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用商业模式运营农业产业,提供了农创客创业的新思路。在回山镇新洋村,农创客杨旭明引进西红花种植,采用“基地+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为新兴农业注入活力……

新昌累计引育这样的农创客尖兵1000多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刻画下了农创客们浓墨重彩的身影。

“创”向未来 引领新昌乡村“从新出发”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青年农创客,创新思维强,勇于将“互联网+”等新思维全方位融入农业生产、农村经营,能灵活地将新理念、新方式运用到农业领域。

2023年,在广告文创领域深耕多年的农创客陈晓波在羽林街道白杨村就地取材,用稻草、高粱等搭建了小兔子、龙猫、鼹鼠等栩栩如生的特色造型,并打造了一家村咖——陌上花咖,通过文创赋能,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2023年12月,陈晓波的乡旅项目“好事花生”开始运营,短短一个多月,就已经吸引了新昌及周边嵊州、天台等县(市、区)18000余人次“打卡”。

盛文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茶二代”,2021年,他在东茗乡金山村成立数字化育苗基地,形成了包括资源收集保存、繁殖更新、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在内的一整套种质资源高效保存利用技术体系。通过数字化管控技术,增加产苗量、提升育苗质量及亩产效益,为新昌县茶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提供样板,带动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通过盛文斌的数字化育苗技术,茶农们基本可以实现线上领养茶苗、实时视频观看茶苗生长情况。育苗基地快速扩大至新昌6个乡镇,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超2亿元。

乡村还成为涉农新经济、新业态的萌发地。“现在,我们依托网络直播助力茶叶销售更上层楼,打算把茶厂传统产业链上被忽视的营销这一领域给补足、补强。”几年前,90后农创客张帆接过父辈的澄潭茶厂,专门成立浙江昌兴记茶业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专注于茶叶数字加工与营销一体化建设,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加强网络直播带货,孵化出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有600多万粉丝的“帅农鸟哥”,走上了茶产业发展新赛道。

近年来,新昌不断拓展科技赋能乡村共富的边界,聚焦农创客技术需求,组建浙江省农科院、宁波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专家服务团,形成“一镇一专家”格局,为农创客成长提供技术指导、项目合作等服务。

农创客给乡村带来的新气象,是新昌共同富裕图景的一角。在新昌,越来越多的“归来燕”正在变为“领头雁”。他们将新思路、新技术、新业态带入乡村,让古老乡村成为有奔头的地方、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山间田野成为奔向共同富裕的希望之地。

作者: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