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虞金口河东西部协作掠影: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幸福的种子

2024-05-29 16:46

来源:

地处杭州湾南岸的上虞区,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与上虞相距约2100公里的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位于峨眉山南麓,是大小凉山彝区和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

2021年6月,上虞区与金口河区签署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协议,一场以人才交流、产业合作、消费帮扶、文化交流等为主线的浙川东西部协作全面展开,在大瓦山麓、大渡河畔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成就了一段“山依恋着海,海滋润着山”的深情厚谊。

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5月26日早晨7点,金口河区金河镇同心村,万永清一早就去高山玉米、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查看甜玉米长势。1000亩的农业园区内,玉米青翠欲滴,辣椒长势旺盛。“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采收了,我们这里出产的蔬菜品质高,到时候直接发乐山、成都超市。”

1967年出生的万永清,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是金口河区绿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蔬菜基地的发展,离不开上虞区对我们的支持和帮扶。”万永清开门见山地说。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通过走访调研,金口河区委常委、副区长、浙川东西部协作驻乐山市金口河区上虞前方工作组组长罗成刚发现,金河镇富硒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当地蔬菜口感好、品质佳的特点,又因海拔高,蔬菜成熟期较晚,能够实现错季上市。

然而坐拥如此环境优势,当地农户却挣不到钱。“当地农户习惯种玉米、土豆等传统品种,收益不高。蔬菜有什么销什么,而不是市场需要什么销什么,未形成产业效应。”罗成刚告诉记者,“这么好的环境,要把蔬菜产业发展起来!”

在多次走访调研中,罗成刚把当地农户与专业种植大户万永清拉在一起,探讨出路。“要让老百姓放心大胆种,首先要帮他们解决存储、销路等后顾之忧。”针对群众担心销不掉而不敢多种的问题,上虞前方工作组首先给出破题办法——实施金河高山玉米、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农事服务中心、智慧大棚、深加工车间等,做到育种、收购、储存、售卖“一条龙”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去年来,上虞区已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废弃多年的砖厂摇身一变成了农事服务中心,贫瘠的梯土经过平整后种上了甜玉米、茄子、辣椒、四季豆、吊南瓜等蔬菜品种,注册“芯垚”高山蔬菜品牌进入知名商超……

“村民种蔬菜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技术、缺理念。”万永清介绍,为了助农增收,带动当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免费提供技术、蔬菜种苗,村民可以选择流转自家土地在园区务工,也可以选择自己种,园区负责统一销售。

跟着园区种蔬菜,同心村七组村民王联均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承包了90亩地创办起家庭农场,每年菜苗在园区里拿,等成熟了再卖给园区,省时省心。60多岁的邱奶奶在园区务工,半年时间就收入1万多元。这样的例子在同心村比比皆是,以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农户参与种植或进园务工,帮助农民实现“死地”变“活钱”,“资源”变“资本”,农民成为流转土地得租金、园区打工得工资的多薪农民。

实践:乡村振兴“快车道”

初夏时节,站在位于金河镇吉星村的金口河万亩黄柏产业园,远处薄雾轻锁山岭,山川美景尽收眼底,山野风光、药材资源这些要素汇聚在一起,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记者走进产业园核心——农事服务中心,只见展架上放着各类中草药植物标本,LED大屏循环播放着关于产业园及黄柏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等的介绍。“东西部协作和专项资金的加持,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金口河万亩黄柏产业园负责人彭波欣喜地说。

因为一段姻缘,让中药材销售出身的彭波从重庆来到妻子的老家金口河区金河镇吉星村。“这里的海拔在1500米以上,很适合黄柏生长。”彭波说,2018年,他成立四川西府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在吉星村承包了3000亩土地,开始培育种植黄柏。

从开垦荒山林地到种满黄柏发展黄柏产业,彭波花费了三年。2022年,黄柏产业园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近三年来,产业园已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社会资本等1.3亿余元,加大园区产业路、初加工厂、农事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水电路网讯及休闲观光设施。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立足当地特色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让群众分享产业增值的红利。”罗成刚说。为此,上虞区投入1270万元,在吉星村助力建设金河黄柏+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建成1500平方米农事服务中心及基地配套设施,完成智慧农业软件平台及园区控制、田间物联网感前端、智慧温室大棚、水肥一体等设施建设,核心区种植面积达5000亩,辐射种植5000亩,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种植农户300余户1200余人,带动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

同时,立足金口河区2000余亩优质高山蓝莓资源和丰富的高山林地资源,上虞区先后投入1500万元持续发展培育金口河区高山蓝莓产业,在共安乡新河村建成金口河区现代农业高山蓝莓示范观光采摘园,完成黎明村500亩高山蓝莓种植,并配套冷链、仓储、物流、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现代农业科技设施,通过“国资引领+示范种植+民企导入”模式,推动金口河区高山蓝莓产业发展,合力将高山蓝莓产业打造成金口河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之一。

深耕:激活消费市场活力

入目四面都是山,山路颠簸,偶尔还会有山体滑坡……这是上虞区供销社援川干部叶亮对金口河区的第一印象。

2021年7月,初到金口河,叶亮便立即投入“战场”,先后走访调研全区5个乡镇,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了解资源优势,找准问题短板,为后续工作储备一手资料。“听说哪里有好产品,我都要去看看,找到当地有规模有竞争力的农副产品,依托上虞供销销售网络,线上线下帮助这些优势产品打开销路。”叶亮笑着说。

山里好产品很多,如何卖出去,是叶亮不断思考的问题。除了手脚勤快,他还要在促销上、宣传上开动脑筋,努力做好两地互动交流的“联络员”。如从藤椒除湿的功效上另辟蹊径,单独为江浙沪用户开发泡脚药包,打通藤椒销路;在销售帮扶产品里设置抽奖卡片,把乌天麻作为奖品赠送并附上产品介绍;在绿壳鸡蛋的外包装上开气口,延长储存时间;将价格较高的核桃原品销售改为生产核桃油,扩大市场占有率……一个个小巧思,逐渐让金口河区优质农产品被更多消费者熟知。

去年7月,叶亮两年多的援派期即将结束,援川的“接力棒”落到了绍兴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90后”青年任豪的手上。他主要负责金口河相关生产基地的对接,产品情况跟踪和质量把控,新产品挖掘及挂职单位的基础工作。

记者跟随任豪来到位于金口河区永和镇新乐村的蜜源农业服务中心。仓储室内,整齐摆放着蜂蜜产品。“上虞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宣传推销蜂蜜,对我们的帮助可大喽!”厂长刘崇贵一边热情地端出一壶刚泡好的蜂蜜茶,一边向我们介绍,服务中心收集当地农户天然百花蜜为原料,蜜源均来自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百花,在经过加工车间内脱水、去渣、消毒等工艺后罐装出售。“服务中心年产蜂蜜3吨,去年销售额突破80万元,为当地村民及村集体经济创收提供了助益。”

“上虞市场毕竟有限,要持续助农增收,金口河的农副产品必须走入更大的市场。”挂职金口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钟剑一脸坚定地说,为让金口河特色产品有稳定销路,上虞前方工作组不断优化路径“销”产品。一方面,在产地端打响地标品牌,安排专项协作资金,帮助引进专业机构,推动实施“公共品牌+子品牌”战略,集中打造“金口金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并加大“三品一标”和全国名特优新产品认证力度,助力金口河顺利摘得“中国乌天麻之乡”“中国川牛膝之乡”“中国黄柏之乡”等国字号招牌,推动金口河乌天麻、川牛膝、老鹰茶、金丝皇菊成功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另一方面,在流通端开启销售直通车。以“商场专区、线上专馆、超市专柜、食堂专供、农产品专场”和“进商场、进线上、进超市、进机关、进市场”的“五专五进”模式,在上虞特色街区设立“金口金品”上虞馆,展陈销售金口河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累计销售各类农副产品1000余万元。

此外,在消费端探索销售新路径。借力浙江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上虞“浙东新商都”品牌,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助购、“金口金品”上虞馆、上虞金秋购物节、上虞风情街夜市、企业订购等平台路径,开展“优质农产品东部行”展销活动等方式,创新实施“虞青市集”直播带货,全方位助力“金口金品”特色农产品香飘全国,累计销往东部地区农副产品销售额达1.28亿元。

(来源:百观新闻)

作者: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