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可贵的“准文物”保护意识

2024-05-27 07:17

来源:

因开发建设需要,近期,马山街道姚家埭三江路大潭江区域地块即将被征用。位于该地块范围内的日济桥、日济亭尽管目前未被录入文物保护名录,但考虑到它们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滨海新区决定,将日济桥、日济亭迁建至马山街道姚家埭帅府台门遗址附近的姚家江横江,参考文物保护标准及时对其予以“准文物”抢救保护。

从“非文物”到“准文物”,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同,后续的处置方式更是不啻天壤之别。不少地方将“非文物”视为开发建设的“拦路虎”,急欲除之而后快。事实上,多年来,不少具有较高保护价值、保留意义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存,就因此被“三下五除二”,从我们身边消失得无影无踪。相反,如果能从“非文物”定性为“准文物”,就相当于有了一道“护身符”,会被妥善保护起来,而免于被无情抹去、湮没于历史长河的命运,乃至今后得以被发现、被追认,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坦率地说,作为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滨海新区面临着繁重的建设发展任务,可以说各项工作都在与时间赛跑。而对一些“非文物”给予“准文物”认定与保护,势必影响征迁进程、建设进度,甚至有可能延误发展空间的拓展、发展成效的取得。从这个意义上讲,滨海新区郑重其事地对日济桥、日济亭作出“准文物”抢救保护的决定,折射出的是对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的高度负责精神,尤为难能可贵。

滨海新区内,既有斗门老街等众多颇具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街古巷古桥古戏台,也有不少工业遗存、农业遗迹。唯有始终保持强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才能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增强新区的历史纵深感、文化亲切感,真正让广大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越牛新闻综合滨海潮声)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