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谋划策
分组讨论
获救小鸟
救助小组
图示分析
“事故”现场
本报讯 “当鸟儿遇上玻璃,如何减少‘鸟撞’事故的发生?”5月21日,诸暨市弘毅小学603班语文课堂上,全班学生正在展开激烈的讨论。大家为何对这个话题如此感兴趣?这还得从上周的一次救鸟事件说起——
5月15日下午,603班的傅晗晶、何熠宁等同学在学校体育馆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小鸟。“当时,我发现角落里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好像晕过去了,我把它放在手心里,它也没什么反应,似乎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宣安祺同学说。
看着窗户,同学们马上就猜到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小鸟飞进体育馆、教室了,往常大家总会打开窗户让小鸟自己飞出去。可这一次,这只误闯体育馆的可怜小鸟却直接撞晕了。
三五个同学一合计,派出傅晗晶、王若铱去体育馆杂物间找来了一个纸箱,大家小心翼翼地把小鸟放入箱中。随后,一群人提着纸箱来到操场后面的灌木丛旁边,此时的小鸟慢慢恢复了活力。“它在纸箱中转了几圈,然后展开翅膀,飞入了灌木丛。”金紫涵同学说,“看到小鸟恢复如初,我们开心得跳了起来。”
回到班级,救鸟事件就被传开了。老师表扬了傅晗晶、何熠宁等同学的“见义勇为”行为,同时也布置了一个趣味作业题——请同学们在信息课上搜索相关资料,探寻小鸟容易撞玻璃的原因。
在当天的讨论课上,杨昊哲同学先给大家科普了“鸟撞”的概念。鸟撞,指鸟类因玻璃透明与反光的特性而无法辨认出玻璃的存在,与建筑或玻璃相撞,导致受伤或死亡。
通过查找各类资料,同学们了解了发生“鸟撞”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玻璃会反射景物,让鸟儿误以为那就是一片自然之地,有时候还会把玻璃上反射出的自己当成是情敌进行攻击,所以撞击速度非常快。二是由于鸟儿有视觉盲区。金子程同学还利用图示直观地呈现了鸟儿在飞行过程中存在的盲区,并且回想起在三楼的音乐教室和科学教室都有一面外层碎裂的玻璃,推测有可能是“鸟撞”产生的。同时,大家发现教学楼二楼、三楼以及一些狭窄的空间,鸟儿误撞的概率较高。这可能与鸟儿飞行的高度、鸟儿不容易转变飞行方向等因素有关。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小鸟呢?”杨凯火组的同学提出:避免鸟撞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让它们“看见”玻璃。不在家的时候拉上窗帘、在窗户外侧安装百叶窗、把玻璃窗后的绿植挪走,都能显著降低鸟撞概率。傅琪雅同学则结合自己在杭州的见闻,建议可以贴一些防撞贴膜。还有何熠宁组的同学还提出:不间断地用肥皂水涂抹玻璃窗可以防止“鸟撞”。随后,同学们实地查看了学校各建筑物的窗户,从经济成本、高空作业情况、有效性等方面考虑,一致认为贴防撞贴纸可操作性最强。目前,603班学生已向学校提出了这一建议,校方也将后续推进这一措施,爱鸟护鸟,共同守护自然生态。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