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杨梅红了!”今天上午,柯桥区湖塘街道举行2024年杨梅开园活动,运用智能化大棚技术,今年湖塘首批杨梅成熟期较常年提前了20多天。据悉,今年湖塘杨梅总产量可达1600吨、产值超1700万元。
由“中国杨梅之乡”之称的湖塘街道,杨梅种植面积达13000亩,约占柯桥区杨梅总产量的95%,从事杨梅种植农户近5000户。湖塘杨梅素以果大核小、肉质细嫩、汁多味浓而享誉四方。素梅“鉴湖白”与本地晚梅“湖塘红”两大品种被列入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名录。
然而,湖塘杨梅虽然品质上乘,但因品种迟熟,削弱了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政府积极引导,梅农们开始从传统露天栽培、单体大棚栽培迈向现代化智能大棚种植。至今,湖塘梅农已建成单体杨梅避雨设施200个,而型塘盘龙山庄杨梅园是全区首个智能化大棚种植试验基地。
在湖盘龙山庄,10多亩通过智能大棚设施栽培的杨梅,已经成熟,颗颗杨梅如红宝石般点缀枝头,引来大批游客采摘。
“这片智能大棚总投资约250万元,去年下半年建成,今年马上见成效了。” 盘龙山庄主人金立汉欣喜地说,如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这批杨梅至少要在6月中旬才能成熟。通过大棚技术,吃上了“头口水”,市民来园采摘都需提前预约,现在“荸荠”品种价格能卖到80元/斤、“湖塘红”为120元/斤、“鉴湖白”则300元/斤起步。提前20多天上市,价格可提高5倍左右,采摘期还可延长半个月左右。
据了解,智能大棚设施栽培技术,是一套生态种植技术,采用先进的温室效应,模拟出最适宜杨梅生长的环境,能确保杨梅品质与产量双提升,实现杨梅早熟上市。
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精确调控,并达到水肥一体化灌溉;透明薄膜能增强光合作用,温湿度超标了,大棚顶部会自动开启,促使空气对流。”湖塘街道农办主任徐冉天介绍说,而杨梅在大棚内生长,既防虫又避雨,杨梅品质要远远高于自然环境生长的杨梅,结果率高,落果率也从50%左右降到近5%,延长采摘期,经济效益大大增加。
“这些杨梅口感鲜甜,品质太好了!”来自绍兴的宋女士在杨梅园边采摘品尝边向记者分享感受。
据悉,湖塘街道将在盘龙山庄智能化大棚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街道推广这一技术。
开园仪式上,湖塘街道型塘村和宾舍村签署党建共富联合体协议,以“梅”为媒,共同开启乡村振兴共富新模式;街道妇联还组织举行“伊柯她创,共‘妇’美好”田间课堂杨梅短视频制作营销活动,邀请梅农、自媒体代表、国际友人等走进田间课堂,开拓网络销售渠道。
作者:越牛新闻 记者 边锦祥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