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主播一边敲响铃铛,一边大喊,“恭喜老板开到了稀有卡!手气太棒啦!”拆卡直播间里,一个亚克力架子,摆在其上的多张卡片以及一堆尚未拆封的卡包便是全部背景。拆卡主播熟练地用剪刀拆开包装,查看卡面,按照稀有等级将卡片码放在置物架上,展示完毕后迅速打包整齐,同时不忘与粉丝热情互动。“老板们,看别人玩刺激,自己玩更刺激!”忙乱之中,主播不忘催促直播间粉丝下单。
近期,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间成为直播界新宠。小小一张3寸卡片,为何如此受人追捧?“一看就上瘾,戒都戒不掉”的拆卡直播间暗藏什么玄机?拆卡风潮背后,挡不住未成年人参与如何监管?
深夜,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大二学生郁弥无意中刷到了一个人数上万的拆卡直播间。漂亮的女主播声音甜美,麻利地抽卡、拆卡。直播间里的小卡五颜六色,各种IP卡牌应有尽有。
拆卡直播间为何如此让人上瘾?曾痴迷拆卡直播的李明亮认为,一是与抽卡的不确定性、以小博大的可能性有关,有时连续抽数张都抽不到稀有卡,但有时则会连续抽出数张稀有卡。二是与玩法有关,叠叠、刺刺、抬盒(叠叠玩法是下单数包后,若拆卡抽出指定卡,则可再多抽指定卡的对应包数,直至抽出卡片全为普通卡为止;刺刺玩法指刺中高卡位加一整盒;抬盒/抬箱玩法指一口气购买整盒或整箱卡包),以及如果指定角色不出现就一直拆的“捉迷藏”,等等。
在直播间拆卡热潮中,不少未成年人甚至做起了拆卡主播,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拆卡”消费人群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估算70%到80%都是未成年”,业内人士表示,在线下交易市场基本都是18岁以下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
在直播间热火朝天拆包抽卡的背后,许多人有疑问,此类直播间是否暗含赌博风险?
江苏省苏州市律师协会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朱骏超告诉记者,随机玩法若同时具备“付费投入——玩法具有以小博大的不确定性——产出可变现”的闭环,便会存在涉赌风险。如果用户通过购买平台的卡包进行以小博大式的抽奖,基本都会满足前两个条件,因此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第三个闭环的打通与否,即平台是否提供反向兑换的途径,平台是否为用户提供抽奖礼物兑换为法定货币、服务、渠道或兑换其他财物的渠道。
朱骏超表示,目前对未成年成人参与拆卡、做拆卡主播都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建议家长提高警惕,担负起责任,引导孩子远离拆卡赌博;同时建议平台未来可以考虑在支付前加入人脸识别功能。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