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5·25” 聆听青春“心声”

2024-05-24 14:42

来源:

每年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意在提醒广大大学生,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在很多人眼里,最好的年纪、最好的青春,大学生们拥有如夏日阳光般璀璨夺目的活力与热情,应该很少碰到心理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们也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这个心理健康日,旨在提高大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认知,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日子,走近当代大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积极预防和应对心理难题。

共青团12355流动服务台巡航护“心”活动现场。

A内心独白

“我的世界,并不轻松”

当代大学生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可真正等进了大学,真的如想象的那么轻松吗?

“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周末逛街、美食打卡、快乐追剧、睡到自然醒……而真实的大学生活,是早晚自习、小组作业、汇报展示、课程论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李可怡告诉记者。在社会大众的眼中,大学生应该是青春洋溢、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正是这种美好的想象,容易让人忽视大学生群体真实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问题。面对绩点、竞赛、奖学金、实习、评优等挑战,有些大学生经常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些学生也容易变得自卑、敏感。

“今天室友的话好少,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他们好像有事瞒着我,我是不是被排挤了?”“今天没有人和我一起去食堂吃饭,感觉好孤单。”……这样的心事,频频萦绕在大学生小威的心头,即使已经到了大二,他还没有完全融入寝室生活,常常因为室友的一言一行导致心情低落、郁闷。

面对无法排解的压力,有些大学生还出现了躯体症状,黑眼圈、脱发、色斑、皱纹提前出现,他们渐渐不再阳光快乐,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变得封闭、不愿交流。

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在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最新调查中,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其中18岁至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B直面剖析

大学生的困惑,你了解多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陈吉良告诉记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新环境适应问题、人际关系困扰、学习和择业压力、情感问题、网络和手机过度依赖等。下面罗列的这些大学生心理问题,有些可能是父母和社会都会忽视的空白区域。

情绪管理失败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需要从“头”说起,人类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成人”,因此情绪管理失败也是常有的事。

负面信息困扰

网络世界在拓宽大学生眼界的同时,也将更多负面信息送到他们眼前。“00后是垮掉的一代”“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诸如此类的言论给大学生们贴上种种标签,让他们无法回避,一些来自社会的负面评价,导致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降低,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

过高期待酿自卑

来自家庭过度“关怀”的声音,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之一。“爸爸妈妈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一定要争气。”“我们这都是为了你好。”“养你这么大,是为了气我吗?”“别人做得到,为什么你不行?”

父母有时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待,反而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于无形中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沉重的精神负担

大学生肩上的压力,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许多。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激烈的竞争压力,都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精神负担。

情感挫折

失恋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情感上遭遇挫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轻者出现绝望、自卑的心理,重者可能产生报复甚至自毁心理。

“以自我为中心”

不少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相比于中学,大学的人际关系体系更加庞大复杂,大学生一方面渴望在新环境中结交亲密的朋友,另一方面又缺少人际关系的技巧,面对不同文化、经济背景下的同学,交往起来往往存在困扰。

以上这些“内忧外患”联合攻击,让一些大学生陷入情绪的深渊。不管是由人体自身激素水平不稳定带来的情绪问题,还是受外界环境影响导致的压力和焦虑,都可能让大学生陷入心理障碍中,甚至危害健康。如果能够采取适当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就能避免许多心理危机的发生。

C专家建议

“自我救赎”很关键

加强自我关怀

寻求专业帮助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顾玲玲:

心理问题产生时,大学生们该如何自救呢?

当我们遇到情绪低落期时,首先要有耐心,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接纳并体验这些情绪。可以尝试向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分享和倾诉,寻找理解、支持你的人,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加强自我关怀,通过运动、艺术、阅读等自己喜欢的活动找到动力。给自己设立一些小目标,集中注意力和增强成就感。当痛苦情绪严重影响生活,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时,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拨打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等,更快地让自己走出心理困境。


提升心理韧性

不做“脆皮”大学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 陈吉良:

大学时期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未来规划等问题,容易导致心理困扰。首先,要学会自我觉察与接纳,关注并正视自己的身心状态。其次,建立支持系统,向朋友、家人、同学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关键,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身心抗压能力。再次,学会情绪管理,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调节情绪,设定合理目标,树立踏实的就业观。最后,当自我调适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这些综合策略,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迎接未来挑战。

(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