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消暑美食木莲豆腐

2024-05-24 13:01

来源:

天气渐热,大家都购置起了冰饮、冰棍。在绍兴,还有一种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消暑小吃——木莲豆腐。它看上去晶莹剔透,水灵灵、滑溜溜,自带植物清香,味道Q弹爽滑、入口即化,比果冻更柔软细腻。在炎炎夏日,来一碗冰冰凉凉的木莲豆腐,让丝丝清甜回绕舌尖,让这份“透心凉”提神醒脑。还在等什么,赶紧去街头买一碗吧。

木莲豆腐没有豆腐

其实木莲豆腐,并不是豆腐做的。它的主要原料是木莲籽,是从“薜荔”果实中取得的。薜荔又名木莲、凉粉子,是一种藤本植物,常攀附岩石、峭壁或树干而生,在绍兴的山野有大量分布,还能在城里的石头围墙和石桥上寻到它。

做法也很简单,把木莲籽用干净的棉布袋或纱布包好,系紧袋口放进冷开水中揉洗,直至水变黏稠,再加入少量藕粉搅拌均匀。最后放入冰箱静置一晚,次日取出即可食用,可以适当撒上一些蜂蜜或糖浆、薄荷粉调味。水分少的木莲豆腐,膏状感明显,水放得多口感更嫩。

除了美味,木莲豆腐还有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散瘀、补脾益胃、辅助降血压等功效,尤其在酷暑天,一口下去沁人心脾,甚于良药。

木莲豆腐很有文化

虽然没有明确的起源时间,但木莲豆腐与绍兴文化渊源颇深。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藤有臃肿的根。”而在本地俚语中,更有木莲豆腐的身影出现。比如“木莲豆腐晒干”,形容华而不实、劳而无功。“木莲豆腐浇酱油”,形容做事不合常理。

老绍兴回忆中,物质贫乏的年代,木莲豆腐是最好的民间“野食”。旧时的小贩售卖木莲豆腐,一种是划船经过枕河人家,一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带着一大木桶的木莲豆腐与一筐碗,小贩口中还高声吆喝着“阴啁啁来凉嗖嗖,吃咚嘴里会得翻筋斗,要勿要吃?”小孩子总是兴冲冲地抓着零钱争着买来解馋。可以说,它是每个绍兴人最美好的夏日记忆。

在食品制作日渐规范的今天,木莲豆腐作为一种特色传统美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以味觉的方式宣扬古城美食文化。

城市角落处处惊喜

在鲁迅故里周边,就有不少售卖木莲豆腐的点位。

先说鲁迅中路上的“孔乙己茶铺”,这是孔乙己·越宴在餐馆西侧开的一个小窗口,专售各种特色甜品,而“青团木莲冰粉”就是爆款之一。它是豪华版木莲豆腐,奶茶规格的塑料杯中,铺满了青团爆珠、马蹄、红豆等配料,不仅颜值爆表,还有层次丰富的口感。“网红”属性的它也让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店面也很好识别,窗两侧还有“多乎哉?不多也”的趣味对联,一边有张大面积的招牌,设计美观。

同一条路上,紧挨着“咸亨酒店中餐厅”,集结了最传统的绍式小吃。店内是堂食,点一大碗木莲豆腐,分量能抵二人食。这家的木莲豆腐做法偏传统,味道却令人惊喜。切成大块的木莲豆腐上,加了红糖、杏仁、葡萄干、枸杞。水分较少,韧劲却足。一口下去,凉、滑、甜、酸,百味交织。店内宽敞整洁,光线充足,前厅邻着外街,坐在方桌前,边吹风扇、边看外边的行人,也别有一番体验感。

同一片区域,还有一家名为“越香王老汉臭豆腐小吃店”的老字号。这家店的名气源于臭豆腐,但木莲豆腐也是主打小吃之一,销量排店内第三。店位于“孔乙己·越宴”餐馆一旁的巷子里,已经开了20多年,总能看到门口排着长队。老板姓王,每天早上7点开始制作。制成的木莲豆腐自带淡黄色泽,体现了正宗的原料与做法,深得本地人的喜爱。据老板讲,到了晚上基本上是本地人来买。

在八字桥街区,能看到不少当地居民摆的木莲豆腐摊。桥头就有一家,产品是自制桂花木莲豆腐。它用塑料小碗盛装,最大的特色是有一层桂花点缀,香味浓郁,整碗木莲豆腐也看上去金灿灿的,更有食欲了。但尝起来味道淡,水分过多导致口感稀碎。胜在价格实惠。

仓桥直街也是木莲豆腐的集中地。在寻宝记附近,有一个老爷爷摆的木莲豆腐摊,生意还不错。红色招牌贴在泡沫箱的正面,十分显眼。只见大爷掀开一个铁桶盖,将桶内的木莲豆腐舀满一小碗,浇上桂花糖水,撒上薄荷粉,再添一勺红糖碎,就能直接品尝了。这家的木莲豆腐块头、水分恰到好处,带着丝丝薄荷味,舌尖清爽。能看到铁桶被冰块、泡沫箱包裹着,冷藏措施到位了,木莲豆腐也冰冰凉凉,一消路人外出步行的疲惫。

仓桥直街与石门槛交会处的小巷深处,还有一家低调的“状元轩茶馆”。除了品茶,能在这里尝到“黄酒木莲豆腐”。两种传统元素的碰撞充满了创意,清甜的木莲豆腐中带着酒的苦味,令人难忘。这家店胜在环境,内部的古居与外部廊亭相连,沉浸着历史感,是静心的好去处。茶馆紧靠着小河,河边摆了几张小桌,可以约上好友,边品尝美食,边观赏河沿美景。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