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镜湖新区城市养护的效率和反应速度,确保重要道路和时段的清洁和维护,自今年5月1日起,镜湖新区试运行“快速保洁模式”。一支5人组成的“快速保洁队”,每人配备一辆电动巡逻车,对区域内的重要道路和重要时段进行巡查保洁。
装备新管理新,实现迅速反应
“解放大道奥体中心附近路面有泥土抛洒,人工无法完成清洁,需要大车冲洗。”5月3日下午,“快速保洁队”队员丁国民在工作群中“呼叫支援”。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立刻派遣扫撒车前往定位地点,与“快速保洁队”队员展开配合。不一会儿,路面清理干净,丁国民继续他的日常巡逻。
这几日,在镜湖新区街头,一支身着鲜亮制服、骑着两轮电动车的队伍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他们就是近期成立的“快速保洁队”,以高效、灵活的工作方式,为新城的环境卫生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从越城区公用事业集团下属镜湖园林市政有限公司了解到,“快速保洁队”暂由5名队员组成,主要巡查范围为洋江路以南区域。这5名队员都是来自系统内数字信息员、道路巡查员等岗位中的青年人,拥有多年巡查、处置镜湖新区各条大小道路路况经验,确保能以最认真的态度和经验,高效完成保洁任务。
不同于传统的环卫工作人员,作为一支以高效快速的巡查与反应能力为鲜明特点的保洁队伍,“快速保洁队”队员除了随身携带的垃圾捡拾工具以外,人均配备一辆有GPS定位功能的电动巡逻车。精巧的出行装备,让巡逻更灵活,也让队员在应对突发环境卫生问题时能迅速反应。
在日常巡逻中,公司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可通过智能化操作界面实时查询保洁队员的信息、车辆位置及历史骑行轨迹等数据信息,从而实现人员的精准定位和现场的高效调度。这种智能化管理方式不仅大幅提高了道路巡逻和应急处置的效率,也确保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填补保洁空白,守护新城环境
“快速保洁队”固定巡逻时间是每天早上8点半至傍晚5点。在此期间,丁国民和队友们会在指定区域内进行不间断分区巡逻。他们的工作范围十分广泛,涵盖道路巡查、垃圾拾捡和隐患排查等多项任务。与传统保洁方式相比,“快速保洁队”因其更强的机动性,能够在主干道、辅车道以及卫生盲区等地方实现“小应急现场处置、大应急定位上报”,从而对各类道路保洁需求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显著提升城市环境的整洁与安全性。
除了有效实现车辆盲区和非机动车、人行道的精细化巡查需求外,作为公司指挥中心补充车辆应急队伍的精细应急力量,“快速保洁队”也填补了中午、傍晚的保洁空档期。
正午时分,环卫工人们迎来了短暂的用餐与休息时间。当电动巡逻车行驶到凤林西路大树江路口时,散落在主干道上的一些白色废弃物引起了队员孙兴德的注意。他迅速停下车辆,拿出随身携带的垃圾袋和拾捡工具,熟练地清理起来。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操作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眼观八方”,不放过任何容易被忽视的角落,是队员们的基本功。
“精细化巡查不仅包括了环卫线,也涵盖了市政、园林二线。巡查途中,‘快速保洁队’队员会第一时间发现、上报、落实解决相关问题。”越城区公用事业集团镜湖园林市政有限公司副经理赵锋说,“在应对突发事件,如举办大型活动时、发生极端天气后,‘快速保洁队’都将作为先头部队,率先抵达现场进行初步处理。遇到无法快速处理的情况,则会上报公司指挥中心,由公司指挥中心安排人员跟进。”
赵锋告诉记者,公司以首支“快速保洁队”为试点,初步实现了洋江路以南区域的“快速保洁”,效果很好。几起小型抛撒事件均完成快速清理,“五一”小长假期间白色垃圾明显增加,快速保洁队员及时捡拾,减少了垃圾滞留时间,提高了城市洁净度、美誉度。从5月20日起,“快速保洁队”已正式常态化运行。下阶段,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作业方式与设备,将相关服务逐步推广,提升镜湖新区的环境卫生面貌。
昨天下午,在位于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大健康材料分中心一间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台机器正在对一个块状的东西进行切割,随后李铮取出了切割好的其中一片。“这是我们团队历时一年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它的垂直热导率高、界面接触热阻低、压缩-回弹性能好,适用于电子器件的高效散热。”李铮说,产品目前已经进入性能测试阶段。
李铮是越城人,90后,家住府山街道,2021年获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因为从小在越城长大,对家乡产业发展比较了解,毕业后他便回到家乡,2022年顺利入职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成为研究院成立以来首位进站博士后。
进站两年来,李铮围绕石墨烯宏观组装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3篇,申请发明关于理论计算的专利2项。
作为研究院石墨烯大健康团队的核心成员,在站期间,李铮基于理论计算与模拟研究的结果,指导实验设计、工艺改进,从而得到性能更优更稳定的石墨烯宏观组装材料。“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是一种新材料,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市面上性能稳定且纯度高的还不多,在绍兴市场上更是空白。”李铮说,作为研究人员,希望研究成果能服务产业发展。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的研发便是与外地某企业合作促成的。研究团队根据企业的需求去研发相对应的产品。根据性能测试,李铮团队研发的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热导率和热阻抗已经满足企业需求,这两项指标优于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
“氧化石墨烯及石墨烯基材料是否能规模化生产与加工,为石墨烯基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与推广助力,还要看其性能是否足够稳定,且成本能否降下来,这些是我接下来要研究的重点。”李铮说。
凭借优异的成绩,李铮曾荣获越城区、滨海新区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称号。在他看来,越城区政府对于研究院工作支持力度大,人才政策不断加码,就业创业环境优良。石墨烯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还是一片蓝海,自己还有足够多的探索空间。希望接下来能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建立生产线,研发出性能更好、稳定性更强的产品。
据介绍,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自2022年5月获批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以来,累计进站博士后25名。该研究院聚焦前沿科技与产业需求,在站博士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新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0人次。下一步,研究院将聚焦区域重大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可阳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