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钠创将实施‘哑铃型’产业发展战略,致力成为钠离子电池的‘链主型’企业”。5月22日下午,全市新能源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滨海新区企业代表——浙江钠创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自惠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材料储量丰富、性价比优、环境适应性强、无过放电等特性,其储能容量利用率高,也是极具应用潜力的新一代动力与储能电池,是化解我国锂电池资源供应链风险、价格波动频繁、产能无序扩张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供应商、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典范、我国钠离子电池技术创业先锋。该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来,聚焦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质、电芯设计和安全管理控制等核心技术,先后获得国内外专利60多件,其中美国专利4件。
眼下,钠创新能源公司已在绍兴滨海新区建成年产5500吨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基地,预计在2024年底建成年产2万吨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我们将始终以卓越的科研实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优质的技术支持,聚焦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构建钠离子电池绿色智造技术体系,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张自惠表示。
新能源产业是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产业再造的持续引擎、区域竞争的重要阵地。在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框架下,去年以来,全市新能源产业呈现企业长高长壮、项目有序推进、产业补链壮群的良好态势。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目标为200亿元,将进一步支持相关龙头企业成长为“链主”企业,支持滨海新区等地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核心区,创建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近年来,滨海新区以“源头供给+技术流转+产业化应用”的创新应用链条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已布局从锂电到钠电、从液态到固态电池以及氢能等新能源细分领域,有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设立的科研平台,并先后组建钠离子电池技术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氢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燃气轮机非金属材料研发中心、纯电动汽车空调与热管理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积极打造“蕴含高科技、极具标识度、富有引领力”的新能源产业链式集群新高地。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机遇,盯紧赛道,强化保障,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越牛新闻综合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诸丹萍 见习记者 朱灵斐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