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艾滋病疫苗研究新进展!绍兴数据显示,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2024-05-19 07:36

来源:

5月16日消息,最新发表在《科学》《科学・转化医学》和《科学・免疫学》上的四篇研究论文显示,科学家们在设计艾滋病病毒(HIV)疫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为成功开发可引发广泛中和抗体的疫苗指明了方向。

一讲到艾滋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年轻群体。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艾滋病并非年轻人的“专属”。近年来,老年人群病例数逐步上升。

绍兴市公布的最新艾滋病疫情数据显示,5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报告病例数上升较快,近3年里,年平均增长率为3.4%。中老年人群艾滋病感染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64.2%通过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这一“老龄化”问题,应引起社会重视。

老年人并非“无欲无求”,一部分人存在伴侣长期不在身边或丧偶等情况,生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寻求一些特殊渠道发生高风险、不正常的两性关系,加大了感染风险。

老年人长期待在家中,尤其是独自生活,很可能出现意难平的情况。我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站在道德高度去看待老年人的性需求,认为老人就应该安分守己,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不是老年人应该考虑的。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性学家金赛的研究指出,60岁以上老年人中,94%的男性和84%的女性仍有性行为。

要正视和重视老年人正当、合理的需求。子女要正视老年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多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相关部门则须加强对老年群体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促使他们“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同时扩大老年人体检艾滋病、性病筛查项目的覆盖面。各地疾控部门可向老年群体提供免费检测和咨询服务,有的老人担心隐私泄露,可让他们“在家自检”。老年人自己也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兴趣爱好的培养上,可以多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学习健康新知识,做到规律作息、健康生活。

【新闻多看点】

关于艾滋病的常见误区,你也是这么想的么?

误区一:艾滋病患者不能生孩子

虽然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之一,但女性患者在怀孕时如果有经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以使病毒被完全控制,能有效降低胎儿被感染的几率,同时,还必须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生产,女性艾滋病患者是可以生出一个健康宝宝的。

误区二:同性恋一定患有艾滋病

有人认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所以同性恋的人一定会患上艾滋病,但其实同性恋和男男同性性行为是两种不一样的概念,当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一方患有艾滋病时,会使感染的几率增加,所以同性恋不可怕,可怕的是无保护的男男同性性行为,一旦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

误区三:患上艾滋病就是死路一条

由于艾滋病不能治愈,病毒终身携带,所以很多人认为患上艾滋病就是死路一条,其实并不是。艾滋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它可以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只要将病毒控制住,病毒就不会进一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患者依然能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误区四:安全套并不能有效预防艾滋病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数据显示,安全套能有效预防各种性病,保护率高达八成以上,其中也包括艾滋病病毒,所以要学会正确使用安全套。

误区五:被蚊虫叮咬也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因为艾滋病毒会通过血液传播,所以有人认为蚊子在其他人身上叮咬后,再到自己身上会让自己感染病毒。但其实蚊虫不是艾滋病病毒的宿主,病毒不能在蚊虫身体内存活,另外,蚊虫在叮咬人时,只会吸血而不会注入血液,并且吸取的血量也非常少,即使血液里含有病毒,病毒的量也会非常少,那点微量的病毒不会引起感染。

(越牛新闻综合)

作者: 编辑:屠妍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