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圆谎,守住病人最后的尊严

2024-05-16 08:41

来源:

这份“订制”的病理报告,给了吴女士母亲希望。

陶学芳说,考虑到情绪可能影响到病情,在家属的极力要求下,患者并没有转到肿瘤科去,而是留在了呼吸科继续治疗。一开始,是一天一颗的靶向药,中途要求2~3个月复查一次。为了“口径一致”,家属还要求把所有药的外包装全部进行拆封,再放入一个盒子里。

“靶向药的加持,让我妈妈过了一年的安稳日子,除了定期复查,她几乎和常人无异。”吴女士说,2022年9月,靶向耐药送到了陶主任处,然后又是各种化验活检,又是中山医院会诊,少见的非小细胞肺癌转向小细胞肺癌,治疗之路走到了艰难的放化疗阶段。

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和母亲几乎不是在医院就在去医院的路上。21次入院,3个周期16次疗程化疗,每个疗程三天三夜的输液化疗。吐了,厌食了,没力气了……吴女士说,母亲一直将信将疑着,还埋怨说:小医院医生不行,医了两年具体毛病也看不出,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呼吸科的医生护士们却并不辩驳,而是“糊弄着”“哄骗着”。“阿姨,这个老年病,有时候也说不清哪里出问题,你就是心态要好,配合治疗,没问题的。”“阿姨,这个药是有点副作用,想要好起来么只能吃点小苦头。”“阿姨,给你开点止吐药,你可能有点药物过敏”……

病情是假的,关心是真的。这场医患之间的默契,让吴女士感动至今。她觉得,如果不是这个谎言,也许母亲活不了这么多天。而正是这个谎言,给了家属近三年的时间,去照顾,去告别,去回忆。去年6月,脑转移加骨转移,吴女士母亲病情已经从局部期到了广泛期。但在陶主任等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下,在妈妈盼望着病情好转的希望里,病情超预期稳定了大半年。

今年3月,化疗已经抑制不住癌细胞扩散,吴女士把母亲接回了家里照顾。母亲开始胡言乱语、行走不便,逐渐不能说话、不能进食……“特别感谢肿瘤内科傅月美护士长等人给予我最暖心的示范和指导。”吴女士说,最后的日子,医护还曾上门护理服务,从怎么治便秘,到怎么在进食困难的情况下喂药,多久要翻身,怎么坐着不会噎到……吴女士说,这群“白衣天使”用温情守护了母亲生命的优雅谢幕,让母亲有尊严地走完了最后一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