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肾病,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感觉就是慢性病,上了年纪才容易得。
“肾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得了上呼吸道感染的年轻人,若发现身体出现水肿、腰痛、疲乏等症状,也要引起高度警惕,谨防急性肾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汤水福教授提醒说,老年人确实是慢性肾病相对高发的人群,但年轻人因感冒等引起的急性肾炎也不少见。
知名女星张柏芝在2004年7月拍摄《无极》时,突然肚子剧痛,立即被送往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肾炎。随后张柏芝停止了一切拍摄工作,被送回香港治疗。医生指出病因是长期疲劳引发抵抗力衰弱所致。张柏芝在医院治疗一周就出院,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重新加入剧组。
慢性肾炎患者怎么吃?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为主,尿检以蛋白尿、管型、红细胞为主,一般病程较长。饮食治疗目的是供给合理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发作诱因,预防感染和病情恶化。
一般来说,慢性肾炎无明显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在血压正常的情况下,只需要将全天饮食中的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大约相当于5克食盐)即可,其它饮食内容无需太严格控制,以避免长期限制饮食带来的体力减弱,抵抗力降低等不良后果。此类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约为1.0g/(kg·d),能量供给约为30~35kcal/(kg·d)是标配,应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根据病人的水肿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无盐(含钠量低于1000毫克/天)或是低钠饮食(含钠量低于500毫克/天)。在慢性肾炎的病程中,若肾功能迅速恶化,则应随肾功能损害程度及时调整饮食(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完成)。
那么慢性肾炎患者到底该如何选择正确的食物合理搭配自己的一日三餐呢?我们日常吃的食物大致分为五类,分别是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不同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谷薯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建议慢性肾炎患者每天摄入谷类250-300g,薯类及杂豆50-100g。
新鲜的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每天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品种不限。
鱼、禽、蛋和瘦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慢性肾炎患者肉蛋鱼肉奶豆类可按量吃,每天摄入畜禽肉40-75g,水产品40-75g,蛋类40-50g,奶类及奶制品300g,大豆及坚果类25-35g,海鲜、加工肉、浓荤汤不要吃。
此外,慢性肾炎患者需清淡口味,逐渐做到量化用盐用油,调味严格控制用盐量,盐3g以内,植物油25-30ml。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肾病?
汤水福建议大家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双肾B超等项目。
1、防急性肾炎,年轻人莫轻视
感冒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在内的上呼吸道感染,控制不力,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免疫反应。而当病毒随着血液抵达并沉积到肾小球后,可引起急性肾炎。
好多年轻人把感冒不当回事,汤水福提醒,若出现感冒症状如怕冷、发热、咽痛、咳嗽、出疹等,就不应该“硬扛”,要及时就医。如果感冒后尿中有血或泡沫,出现浮肿等应尽早做尿化验,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如果感冒后发现身体出现水肿、腰痛、疲乏症状更要引起警惕,不要自行诊断服药,应及时到肾病专科治疗。
2、防慢性肾病,老人要定期检查
老年人为慢性肾病相对高发的人群。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梗阻性肾病、缺血性肾病等。慢性肾脏病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中后期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发展到终末期上述症状更加明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汤水福提醒老年人应定期做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超声检查,并尽早处理好泌尿系统结石、巨大肾囊肿、前列腺增生等可逆性疾病。对于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达标,适量饮水不憋尿。饮食上应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同时注意保证每天的热量摄入维持在30~35千卡/公斤,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根据个人生化检查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忌口,比如在血钾、血磷偏高时不吃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橙子、木耳、香菇),不吃含磷高的食物(如坚果类、海产类、动物内脏等),同时注意控制食盐量每天不超过6克。
出现5大症状
及早排查肾病
如何及早发现肾病?汤水福指出,肾脏有很强的储备功能,只有在有些生理因素发生严重变化,超过肾的代偿能力时,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肾病初发时有以下5大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早做排查:
1、水肿,从面部、眼睑开始,严重时可以累及全身,并伴有尿量的减少和体重增加。
2、尿量的变化,从正常人的1000~1500毫升,减少到少于400毫升或多于2500毫升均为尿量异常,提示有可能患肾脏疾病。
3、尿液颜色的变化,正常是清亮淡黄色,若出现尿色发红、乳糜样、尿中泡沫增多应提高警惕。
4、高血压,这个是大家容易忽略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仅服用降压药,未进行系统检查,从而漏诊了肾血管狭窄、肾功能不全等相关疾病。
5、消化系统症状,相当多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首发症状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而先到消化科就诊,这时不要忘记检查尿常规、肾功能。
三类高危人群
莫忘定期筛查
以下三类人是肾病的高危人群,汤水福提醒,一定要定期做筛查,出现问题及早治疗,避免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1、有肾脏病家族史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成员中有肾脏病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患肾脏病的机会明显增加。
2、60岁以上人群: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系统的衰老以及肾脏的结构和肾功能的减退,肾病发病率增高;同时,由于老年人常常一身多病,经常使用多种药物,更使得肾脏病变错综复杂。
3、合并有慢性病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脂、肝病患者,若不能早期有效控制,可造成肾损伤。所以,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或痛风者,若患病5年以上,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肾功能检查,每3个月查一次尿常规,重点监测尿蛋白。
(越牛新闻综合)
作者: 编辑: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