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草趁年华——记绍兴中青年书法家阮益青

2024-05-15 08:00

来源:

阮益青出生于诸暨枫桥,一个诞生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等艺术大家的地方,在此出生成长,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他在小学里练过大字,从没想过会以此为生。

2016年,他无意中刷到一条短视频,有人在临摹示范唐代著名小楷《灵飞经》,用笔圆润、舒展,他看得入神了,勾起了他小时候学书的记忆,于是重拾起20年前的毛笔。

作为一位打工人,阮益青还要糊口。因此,他将每天四五小时的练习时间安排在休息时间或晚上。他独自钻研技法,还跟随专业的书法老师深入学习,以确保自己的书技能够不断提升。临摹的过程虽为简单的日常训练,然而需要消化、思考、领悟。在术的层面有:练习书法要有正确的笔法,中锋用笔,转折收放等等。在审美的层面有:董其昌所言的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阮益青不仅在书法技术上不断磨炼自己,更在审美上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在练习书法的道路上,有人选择戏墨弄翰自遣,有人追求参展或者比赛获奖。由于时间有限,很多人喜欢走捷径,直接临摹一家之书法,这也无可非议。阮益青练字尽管也属戏墨弄翰,但选择了一条更为扎实的道路。他从唐人楷书起步,接着学习宋末元初的赵孟兆页、明代的文徵明和王宠等书法家的作品,上溯魏晋时期,与古为师。他的书法以行草示人,主攻“二王”、董其昌、赵孟兆页等书法大家的作品。

2019年,阮益青辞职,只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投入他心爱的书法事业。为了谋生,双休日开设书法培训班。刚开始生源少,他通过微信朋友圈推介自己,后又遇到新冠疫情,日子并不好过,但是这一切没能阻挡他对书法的狂热。

对阮益青而言,生计难,但是艺术上的突破,更难。此前他的书法入选“浙江书法奖·陆维钊奖”,但是到了2022年,他感到自己的书法水平似乎不进则退了。

2022年上半年,他向书法国展、省展投稿,均遭拒,这令他沮丧,一度对妻子说有点怀疑自己的书法水平。好在他愈挫愈勇,关注各种书法比赛和展览的动态,用心寻找与入选作品间的差距,重整旗鼓再出发。

2022年7月31日,是阮益青难忘的一天,他的作品入选浙江省书法临帖作品展,这次入展作品,要求作者上交一临一创两幅作品,既有对历代经典碑帖的重温与解读,又有继承与弘扬的再创作,恰好就是他当时的习书状态,他觉得摸到点门道。

此后,阮益青的书法高歌猛进,接连入展第五届全国草书展、浙江省第十届中青年书法展,直到最近的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阮益青自号简庵,记者问他有何寓意,他说想表达为人习书都要简单、纯粹。他相信,在迈入艺术门槛前,必须做加法,进入后,要做减法,这个减法,就是保持对艺术的纯粹热爱。

阮益青在微信朋友圈里,每天会晒日课,几幅书法,临得较多的是赵孟兆页和董其昌的书法,辅以几句习书心得:草书要以画树皴石之法,一点点尝试;尝试一种东西,都不能陷入程式化,不然生命力会差一点。阮益青追求董其昌书法中的禅意: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晋人之意。

刚过不惑之年的阮益青,生活简单,周一到周五,每天在书法工作室里练字看书,他深信“读万卷书”是一个人成为书法家的前提条件。下午3时许,他去接年幼的女儿放学,专心当一名奶爸。双休日开培训班,除了对书法的追求不满足,他很满足当下这种安谧的生活。

“每个习书人,心中都有一个兰亭梦,目标是冲刺兰亭书法奖,提升自己的书法教学水平,两条腿走路。”阮益青这样畅想他的未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沈卫莉 编辑:倪妮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