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奇的玩法,没想到富盛还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近日,在越城区富盛镇越富邮味生活馆,市民郑女士排队领取了一本特殊的“村游护照”。这本“村游护照”集结了富盛全域的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和美食,带上它,不仅能畅游富盛镇内的众多旅游打卡点,还能体验一把时下最流行的“盖章式旅游”。
富盛镇推出“村游”,颇有自信与底气,因为它在文旅资源上确实“有料”。像宋六陵、战国窑址、汉代石刻等厚重的历史遗迹,足以让人沉浸其中,思接千载;“江南大寨”上旺村艰苦创业的传奇,同样令人遥想当年,心驰神往;而五峰岭、诸葛仙山、“世外桃源”岩里等则因美丽的自然风光,近年来声名在外,成为不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还要看到,当下打“村游”牌,颇为契合时机。在旅游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今天,不少消费者正竭力避免“人从众”,转而向往小众景点。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就有很多年轻人回归乡村、小城镇,在山乡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与田园来一场亲密接触,享受从容的“松弛感”之旅。“拥山野而眠,当属世间一件浪漫事!”而“村游”恰恰可以满足大家这种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期待。
事实上,我市已有一批引领风气之先的“村游”先行者。像越城区坡塘云松、柯桥区叶家堰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当然,这些村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交通组织、配套完善、秩序维护、接待能力提升上多下功夫。只有青山绿水的怡人生态、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成熟的运营模式三者叠加,才能不断改善游客体验,让他们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眼下的旅游市场,正呈现出下沉趋势更加明显、传统旅游城市依然火热的特点。对于绍兴这样一个旅游大市、旅游强市而言,“村游”渐入佳境,正是实现厚积薄发,构建多层次多业态多样化旅游格局的一个重要契机。一方面,我们要持续调动各方资源,进一步优化、固化向游客免费开放政府停车场、开行免费公交加强接驳等种种“花式宠客”措施,增强古城弹性接待能力,提升游客安全感和舒适度,从而延续鲁迅故里、仓桥直街、八字桥等故居故里、古街古巷和水上旅游“热辣滚烫”的势头。
另一方面,则要顺应“反向旅游”的发展趋势,乘势而上,加强对乡村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像平水、王坛、稽东等镇,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传播,让日铸岭、若耶溪、舜王庙、雪窦岭等为更多游客所熟知,打造一个个“小众旅游目的地”。同时,还要努力将这些“小而美”景点串珠成链。比如富盛邻近的越城区东部区域,大禹陵、东湖、吼山、东鉴湖等景点景区众多,既要注意凸显各自优势,也要防止同质化发展和各自为战的僵化思维,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又互补互促的旅游带。如果我们能让火热的古城游与南部会稽山腹地的古迹游、东部的奇山秀水游齐头并进,就能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业态,吸引更多游客深游绍兴、深读绍兴、深爱绍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风 云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