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尊重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三重维度:以更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第一要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价值指向,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政治保证。
其一,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代表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必然要依靠新型劳动者带来更多颠覆式创新,把人才红利注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培育更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的推动,这充分表明了人民群众具有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其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价值指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种历史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力。但人的需要在得到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释放和发展更高水平的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要,才能进一步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价值指向。首先,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高品质的需要。人们对高质量享受的物质生活追求正在逐渐取代对基本生存的物质生活需要,这种新追求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大力推动。其次,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满足数智技能提升的自我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的生产力,需要以大量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为支撑,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现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最后,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满足人们对绿色低碳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利用新型生产要素来实现低消耗、高效能生产的目标,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绿色低碳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三,党的领导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政治保证。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不难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培养急需人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积极探索。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和群众观在新时代经济领域方面的重要体现,也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生命力。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秦 田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