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岁幼童昏迷!绍兴市人民医院医生力挽狂澜

2024-05-11 19:19

来源:

近日,年仅一岁的幼童小米(化名)因意外导致严重脑外伤并引发脑疝,经由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争分夺秒、精准施救,最终化险为夷。经过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如今,这位可爱的小朋友已病情稳定、顺利出院。

4月10日晚上23点左右,小米小朋友在家中不慎从床上摔落,头部受到重击,起初小米还能安静地坐着看动画片,但随后出现了昏迷,呼之不应,爸爸妈妈怎么叫他都叫不醒、没反应。

家长紧急将宝宝送至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务人员为其查头颅CT提示:右侧额颞顶枕部硬膜下血肿!

神经外科的值班医生接到急诊科电话通知后迅速到场,查看患儿病情及相关检查发现:患儿小米的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3mm,左侧瞳孔2mm,光反射迟钝,结合头颅CT提示右侧额颞顶枕部硬膜下血肿,中线偏移明显,考虑脑疝形成,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如此严峻的病情,神经外科值班医生立即将情况汇报给神经外科专家周永志主任,周主任认为孩子目前的病情需立即行开颅手术抢救,他一边电话评估了解情况,一边立即从家里赶来医院。

随后急诊室的护士医生以及神经外科医生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展开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救援。

不到半小时后,小米小朋友被成功送入手术室内,周永志主刀医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艺,精准定位病灶,迅速清除血肿,有效降低孩子的颅内压,同时精心修复受损脑组织。

考虑到患儿年龄小,周主任将患儿的颅骨重新修补了回去,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

在急诊科、神经外科、手术室、麻醉科等多科室的紧密配合下,历经数小时的紧张手术最终成功解除了小米的脑疝危机!

术后,小米宝宝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及康复科医生护士的照顾下,病情逐渐稳定,意识逐步恢复,肢体活动能力也有了明显改善,且精神状态活跃,饮食、睡眠均恢复正常。经神经外科专家团队综合评估,认为小米小朋友已达到出院标准,于是顺利出院。

▲出院时的宝宝

一岁宝宝的成功救治经过

也充分反映了

医院的创伤急救水平

和神经外科医疗技术水平

以及也体现了

急危重症绿色通道的畅通

和各学科通力合作的工作精神


在这里

我们也邀请神经外科专家

为大家科普关于脑疝的一系列知识

尤其爸爸妈妈们

也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宝宝

不要让年幼宝宝离开自己的视线

处于危险之中

脑疝科普知识

脑疝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医学疾病,在颅腔内部压力失衡时,部分脑组织因为压力差而移位,挤压到其他部位,进而影响到脑的正常功能。这种移位可能压迫到脑干、血管或神经等关键结构,迅速引发危及生命的状况。

引起脑疝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包括:脑出血、脑肿瘤、颅内感染、脑水肿(如创伤后)等,所有这些都能导致颅内压(ICP)增高。

脑疝的分类

1. 颞叶钩回疝(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的一部分(通常是钩回)被挤过小脑幕的裂孔,压迫到脑干和动眼神经,可能导致单侧瞳孔扩大、意识水平下降等症状。

2. 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小脑的扁桃体部分向下移位,通过枕骨大孔进入脊髓区域,压迫到延髓,这可能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衰竭。

3. 大脑镰下疝:较少见,指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镰下部脑组织移位,同样会导致严重后果。

脑疝的临床表现如何

• 剧烈头痛

• 持续呕吐

• 意识状态改变,从困倦到昏迷

• 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

• 运动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

• 生命体征异常,如血压波动、心率和呼吸改变

脑疝如何治疗

治疗脑疝需要迅速采取措施以降低颅内压,包括使用高渗性脱水剂(如甘露醇)来减少脑组织水分、紧急手术去除颅内占位(如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等,同时密切监测和支持生命体征。由于脑疝病情进展迅速且后果严重,及时诊断与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内容来源:绍兴市人民医院)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