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文化礼堂活动质量不高、效能发挥不够、活动开展不平衡等问题,滨海新区孙端街道引入第三方团队,在10个村文化礼堂试点社会化运行。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为村民们送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
如果说建成村文化礼堂实现了农村文化阵地的“有形覆盖”,是村文化礼堂建设的1.0版,那么如何实现“有效运作”,让它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化、群众常来,则可谓村文化礼堂建设的2.0版。不可否认,目前不少村文化礼堂还难以达到2.0版标准,空有文化阵地而无文化文体活动。
激活村文化礼堂,离不开文化部门、属地镇街的主导与指导,离不开创新的理念和思路,让其运行机制更灵活,更契合文化事业发展规律。孙端街道探索实施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与村民自主有机结合的整体运作模式,一方面发挥了第三方机构在专家、团队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群众提供特色化、品牌化、精准化的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挖掘了本地文化特色资源,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堂一特色”农村文化品牌。事实证明,灵活的运作机制,赋予了村文化礼堂更强的生命力、感染力。
激活村文化礼堂,同样需要构建起发现、培育、壮大乡村文化带头人的长效机制。各地有必要拓宽视野,着力通过外引内育,广泛吸纳热心公益、热爱文化文体事业的各界社会人士参与进来,成为文化文体活动带头人。同时,在后续的活动策划、团队引进、村民组织过程中,逐步实现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个人培养一批人,不断壮大乡村文艺人才队伍。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挖掘一批极具本地特色的优秀乡土文化项目、推出一批寓教于乐的创新性礼堂活动、塑造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品牌,让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村民们身有所憩、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