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重构阅读空间 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

2024-05-08 09:06

来源: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引导中小学校师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校园阅读空间的打造是重要方面。学校应如何重构阅读空间,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可读书的阅读新场景,营造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一起来听听专家和校长是怎么说的——

离开阅读,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无论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面向未来的持续学习力,还是提升家庭教育理念的恰当性及对孩子生涯引导的有效性,阅读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要解决好三大难题:图书馆资源的配置、学生阅读时间的保障以及阅读评价的有效实施。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海安中学”)积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将阅读空间和学习实践空间深度融合,重构阅读空间,不仅让师生、家长借助学校各类空间随时随地读到好书,更注重引导他们善读书、深思考,从阅读启程,撬动育人方式的变革。

多方筹一点,丰富图书资源

海安中学图书馆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有期刊400余种,电子资源3万余册。图书资源从哪里来?如何保证常更常新?学校每年都会购置一定数量的图书,馆藏量也达到10万册,但这些图书的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书籍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图书资料采购经费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学校通过五大策略丰富图书资源的“源头活水”。

一是“双高合作”,争取国内知名高校的支持。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30余所知名高校来校图书馆设立图书专区,通过捐赠和定期更换的方式,提供了众多高质量出版读物。

二是“周周自购”,图书馆公众号设置图书采购建议通道,师生可基于个人的阅读与研究需求,随时提交建议书目。经过汇总与筛选,图书馆每周都有适合师生“口味”的新书入库,满足师生对最新资源的渴求。

三是“馆馆互通”,与海安市图书馆签订长期共享协议,在学校图书馆可以直接调用海安市图书馆数字图书资源,并通过“图书转借”形式获取市馆图书资源,实现通借通还。

四是“名流入校”,海安是远近闻名的文学之乡、教育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辈出。学校文学馆由江苏省文联和省作协合作共建,海安籍知名作家、学者来馆设立作品展陈室,经常举办新书发布会、作品分享会、读书交流会。

五是“校友聚力”,为校友提供便捷的捐赠平台,校友捐书的同时附推荐卡,贴近了高中学生的阅读实际。例如学校1989届校友、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丁捷专门开设了“丁捷心画馆”,他的作品、手稿及藏品,不仅是他文学之路的见证,更成为激励学弟学妹前行的精神力量。2002届校友、华东师范大学邰浴日博士连续20年将他阅读过的书籍送回母校,被学弟学妹们称誉为大阅读的“提灯人”。

距离近一点,融入日常生活

作为阅读的核心阵地,海安中学图书馆全年正常开放,全天候提供图书借还、自习研修、社团活动等服务。为深化阅读推广,图书馆每月邀请1—2位馆藏书目的作者来校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解读科学研究的历程,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每周有“馆长荐书”,并邀请书友进行好书点评和推荐,在图书馆大屏滚动播放。各班的电子班牌也成为展示学生推荐书目和读书心得的窗口,校园内阅读氛围满满。

学校还将阅读的触角延伸到校内各个角落。常年举行“流动图书进班级”活动,每学期初,各班到图书馆自选200册图书,连同学生自选自购的书籍,组成班级书柜。班级间定期交换,确保每生每月阅读两本以上书籍。办公楼、学生公寓等场所均配备图书智能借阅柜,方便师生借还图书,实现了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作者董裕华系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