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弄堂里“端”出“流量饭”

2024-05-07 08:50

来源:

5月5日上午,我见到浙江传媒学院研三的翟爽三姐妹时,是在徐渭艺术馆一楼中厅休息阳台。这个位置,曾经因为演绎一场小提琴演奏,而让徐渭艺术馆成为各地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借着同一背景,三人装扮好一头齐腰长发,身着青灰色的纱衣汉服,手持剑和箫,正摆弄着各种造型拍照留影。“杭州出发1个小时车程,徐渭艺术馆真的很能出片。”三人一边打卡,一边发了小红书。

徐渭是我国明代大书画家、文学家,其在诗文、戏剧、书法、绘画等多方面艺术成就显著,被誉为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和“青藤画派”鼻祖,陈洪绶、郑板桥、赵之谦以及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均受徐渭熏染而卓成大家。徐渭72年的人生中,在青藤书屋居住长达20多年,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故居中所成。为纪念徐渭一生的才情风骨、艺术成就,2021年5月,绍兴建成徐渭艺术馆,徐渭故里开放。

满满的青藤雅韵和艺术氛围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这个“五一”假期,这里更是成了绍兴的“城市会客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赶来沉浸式邂逅徐渭。

走进徐渭艺术馆,一幅幅作品仿若一段段鲜活故事,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徐渭的“生命现场”。我观察了一阵子,发现游客大致可以分成几类,一类是专业型的,来自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的博导老师们带着一群群学生前来享受艺术盛宴;一类是纯游客型的,宁波、杭州、北京的家庭式组团赶来,走进鲁迅故里、仓桥直街,最终惊讶于“原来绍兴还有徐渭这样的名人故居”;一类是追星型的,就冲着徐渭而来。

北京来的刘女士,特意给女儿穿上了一套汉服,在徐渭亲笔书写的“天汉分源”圆洞门下拍了几十张美照。“徐渭故里一出圈,青藤书屋的圆洞门也成了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年轻人竞相来寻美图。”徐渭故里青藤馆区副主任张丁帅说,徐渭故里的开发见证的是绍兴古城有机更新和文旅融合的步伐和力度。过去青藤书屋的参观量一年只有几十人次,而这三年来完全不同了,今年“五一”假期徐渭故里客流量创新高,馆区总计接待游客33823人次,同比去年增长80.91%,其中90后、00后、10后游客占了很大比例。

高涨的人气中,弄堂里处处呈现文艺范。5日中午,后观巷徐渭艺术馆附近“青鲤汉服手作店”内,年轻小姐姐正忙着给客人戴簪花、化妆,门口三五个客人正在等候。“这几年,来徐渭故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最近我们还特意配上了汉服摄影服务。”店主孙晶说。

簪花店、奶茶铺、手作店、民宿、咖啡馆、小酒馆……塔山街道青藤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雅平说,徐渭故里焕发新生后,也带来了丰富的业态,连一些原住民都成了商户,大家都在说,小小的弄堂“端”出了一碗满满的“流量饭”。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