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在上海念大学的越城人小秦带着几位同学在古城来了一次深度游。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家乡变得好玩了,第一天她和同学们只逛了风越里一带就已经大呼过瘾,大家决定多留一天。
“之前以为只能在景区走马观花,没想到整个古城就是一个景区,还能逛集市、听音乐会,参加艺术交流等。”除了逛鲁迅故里和沈园,小秦和同学们又捧着咖啡在前、后观巷的台门里穿梭拍照,别有一番风味。晚上他们则体验了属于越城的“日咖夜酒”。
不仅游客玩得尽兴,商家们也是喜笑颜开。赵琴萍的咖啡店开在鲁迅铜像广场旁,这个“五一”每天下午店里都座无虚席,附近多家咖啡店亦是如此。“因为游客多,陆续开出了好多新店,都是年轻人在打理,每到假期生意就更好了。”赵琴萍说。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旅资源,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创客们来到塔山街道寻找商机。上个月,一个以骑行为核心,融合咖啡、古着、杂货、展览于一体的多元生活空间——银盐驿站在风越里试营业。短短一个月,仅小布单车就卖出了20辆,销售额达到了30多万元,媲美同期开业的省会城市西安店。“台门是古城的特色之一,我就喜欢这种差异化的碰撞感,果然有不一样的商机。”银盐驿站的主理人虹多霓向记者道出了在台门里开店的理由。
记者发现,新业态在塔山街道早已遍地开花,时尚咖啡店、手作店,精品餐饮、民宿,城市书屋、摄影工作室等争相入驻老台门、老街区,古朴的历史街区周边成为了青创客们创业首选之地。这些业态的主理人都很年轻,大部分都是90后、95后,更有很多00后。
“我们一边通过推进古城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边聚焦文商旅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古城’系列文商旅四季活动,以节会带动人流和消费,同时深耕古城青年创客品牌,不断优化古城引才留才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来、留下来。”塔山街道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潮告诉记者,随着鲁迅故里、徐渭故居等名人景点人气不断高涨,塔山街道在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同时,力争把“人气”变“财气”,把“流量”变“留量”。
去年,塔山街道开展一把手招商,成功引进各类企业11家,千万以上项目5个,完成服务业企业下升上20家。消费、投资、数据均位列全区前列。实施“解放路振兴唤醒计划”,大力推动府河街酒吧一条街建设。截至目前,共有240余名青年人才加入古城青年创业联盟,直接或间接带动千余人就业。
风越里原本是一片不起眼的老旧居民区,经过修缮与改造,这里成了古城内最时髦的一条弄堂。“去年刚开业时商家不到10户,短短一年招商数量翻倍,且业态更加多元化,人均消费更是达到了百元。”风越里运营商陈宗杰介绍说,一年来风越里以兴趣为连接,常态化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文艺属性的青年理想社区。目前,平日客流量在1000人次/天左右,周末维持在3000~5000人次/天,一到重要节假日则直接破万。比如,“五一”咖啡生活周期间现场客流量超3.6万人次,同比增长100%,场内商家销售总额达到100.3万元,并在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获得上万次曝光。
随着旅游业的复苏和发展,各地文商旅竞争加剧,尤其是去年以来,古城旅游“热辣滚烫”,令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如何让文商旅融合变得更加“秀色可餐”?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塔山街道把扛起全省文旅融合发展高地责任担当,找准招商赛道,做大做强生活性服务业,加大招商力度、强化招商保障当成了今年街道的重点工作之一。
蒋潮表示,今年街道要聚焦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打造块状旅游场景,促进商圈景区融合发展。如设计一款文化IP形象,拍摄一部宣传片,讲好塔山故事,打造塔山特色文旅游线。同时,着力狠抓古城青年创客项目,依托文创文旅品牌为主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不断创新发展具有古城文化内涵辨识度的新质生产力。利用专业团队招商、平台公司合作等方式,深化历史街区、台门资源的活化利用,吸引品牌入驻,打造属于老城区的新业态模式。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