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育好“一片林”

2024-05-06 11:22

来源:

又到一年吃笋季,绍兴人都知道,吃笋要吃同康笋。

清明前后,每天上午,同康村自发形成的笋市车来人往,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伢同康笋,笋肚雪白,口感爽脆,略带甜味,交关好吃。”章仁美一家是村里的笋商,既收购也贩卖。“光一季春笋,就要过手二三十万斤!”旁边的摊位上,两位笋农正忙着将带黄泥的鲜笋装进泡沫箱,“这是上海客人订购的,通过生鲜运输渠道发货,明天中午就能到他们的餐桌上了!”同康村负责人徐岳尧介绍。

竹和笋,是平水镇的两张农业金名片,到过平水镇的人大多对这里的连绵竹海印象深刻。平水镇现有竹林面积5.1万亩,全镇29个村社中的27个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涉及农户近1万户,年均可采伐毛竹量达2万吨。“同康竹笋”是绍兴市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去年,同康村竹笋基地还被命名为“浙江省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

然而多年来,依山而居的平水人更多的是简单地“靠山吃山”,并没能把这份“青山绿水”资源充分转化成“金山银山”。全域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水源地保护区,制约十分明显:山多地少、资源分散、产业发展处处受限。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 生态红线要守牢,产业创新要破局。怎么破?从源头入手。

到过竹乡的人都知道,毛竹最怕“老在深山无人问”,既可能倒伏成灾,还会严重影响出笋率。自2021年开始,在柯桥区“三农”政策的基础上,平水镇连续3年出台《推动竹(笋)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通过政府财政奖励毛竹收购等方式,稳步提升毛竹收购价。“如今我家的毛竹砍多少,强村公司就收多少,竹山有盼头!”岔路口村七旬竹农俪朝根喜滋滋地说,他家有毛竹山数十亩,一年可出竹二三十万斤,按照每百斤25元的收购价,仅毛竹一项每年就可以增收6至8万元。

俪朝根所说的强村公司,就是2022年在平水镇成立的益农竹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竹业伐运。平水镇政府以奖励补助的方式,推动益农竹业与祝家、合心、同康、五联、岔路口等十多个有毛竹资源的村共同组建毛竹购销共富联合体,约定农户的毛竹由村集体统一收购,委托强村公司进行砍伐运输作业,有效地解决了毛竹无法下山的难题,打通了竹乡“出好笋、用好竹”的“任督二脉”。

“我们还结合森林生态建设、森林步道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现代林业发展项目,采取低产林改造、丰产培育等扩面提质的方式,以同康绿林竹海为中心辐射周边,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竹产业共富工坊群。”平水镇党委书记姚建炜介绍。比如,同康村的四季笋工坊,协同专业合作社组织收购、外销村民自产的竹笋,预计全年春笋、鞭笋、冬笋、笋煮干菜销售额可达800万元以上。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