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竹林似海。静候了一个冬季的竹笋,吸足水分、破土而出。
驱车前往柯桥区平水镇。同康村,竹海深处,村民们正忙着晒制笋干菜,空气中弥漫着笋干菜特有的鲜咸香味。村口的鲜笋交易市场,一担担腹大肚白的春笋摆放在路边,叫卖声、还价声、打包声此起彼伏,一派购销两旺的气象。
岔路口村,一株株翠绿的竹子通过山地履带式运输的方式,运至几公里外的晾晒场地,强村公司的员工正抢抓晴好天气对毛竹进行切断、整理,形成竹制品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又被运至不远处的绍兴华瀛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新建的三层厂房内,加工成竹基纤维,成为制作竹地板的原材料。“大理洱海景观海廊道、山东泰安大汶河湿地公园、绍兴镜湖湿地公园……用的都是我们的竹地板。”平水乡贤、华瀛竹木总经理任祥介绍,“目前我们正在和江苏的企业洽谈集装箱竹地板项目,有望带动竹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在此之前,因运输成本等原因,华瀛竹木的原材料要从衢州龙游等地购入,平水镇的5.1万亩毛竹林则被闲置。农户“宁愿荒着也不想卖”,因为“卖的钱还不够付竹子下山的工钱”,竹乡人“抱着金饭碗没饭吃”。
转机出现在三年前。2021年,平水镇党政负责人到丽水调研,受到当地毛竹疏解片工艺经验的启发,决心将竹产业链条前移,从源头上破解全镇毛竹出路问题。在这样的思想先导下,“年产2万吨竹基纤维材料加工项目”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柯桥区出台了针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毛竹销售补助政策,平水镇成立了抱团发展的强村公司,畅通了毛竹的统收、统砍渠道,一条“村级统收、专业砍伐、企业包销”的共富合作之路成形,毛竹源源不断“下山变现”。到2023年,平水镇竹产业链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带动村集体增收900万元以上。
三年来,竹资源丰富的平水镇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育好“一片林”,用好“一根竹”,完善“一条链”,逐步探索出一条林农因竹而富、村企因竹而强、生态因竹而美的竹产业强村富民“平水路径”。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