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推动传统农耕方式现代化转型
青年“农创客”来到农村,通过科技赋能让老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石山村,早上8点多,“90后”养鸡人刘文超打开手机,通过蛋禽养殖数字平台,实时查看鸡舍内情况,远程操控鸡舍内的各项设备。
刘文超大学时主修计算机专业。2017年,他回乡创业,运用专业知识在大山里开办了数字化的生态农场。鸡舍内集成了自动集蛋、自动清粪、自动光照等功能,基本上实现了无人养殖。
“我们引进养殖机器人,集成了温湿度、氨气、二氧化碳、光照、风速等一系列传感器,在鸡舍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刘文超说,“通过收集各项数据并加以分析,实现了精准养殖。现在共有30万羽蛋鸡,每天可以生产30万枚左右的鸡蛋。”
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农创客”在浙江不断涌现。
大学里学农业的曾祥亮毕业后来到温州苍南县农村创办了庄稼医院,为庄稼诊断病情,为农户提供农技辅导,每年服务农民超过1.6万人次,已帮助农户挽回经济损失1320多万元。
在湖州南浔,“渔博士”沈杰通过创新科技全面驱动传统渔业的数字化,他研发的鱼塘传感器系统为每亩鱼塘年增收2000多元,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联接起10000多个鱼塘,为3000多养殖户提供物联网监控服务,并辐射至长三角水产养殖重点区域。
为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浙江省联合有关方面专门为“农创客”量身打造金融产品,以破解资金积累有限、创业资金不足、贷款融资难的难题。其中“农商·农创贷”目前已累计授信14159户、授信余额156.02亿元,用信余额88.57亿元。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