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上衣,框边眼镜,一头短发,气质干练。近日,记者在绍兴安奇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见到了张奇奇。她靠着祖传的制鞋技艺和自身的努力,撑起了一家企业,并带动周边村民与残疾人就业,走出了一条布鞋创业路。
“心灵花自美,落布翩然开。”这句印在“千针布百”千层底手工布鞋包装盒上的标语,亦是这位“80后”残疾女鞋匠的人生写照。“我患有先天性佝偻病,小时候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身高受到了影响,成年后身高只有140厘米,两条腿长短不一,且向外翻,所以走起路来一高一低。”张奇奇坦言,身体上的缺陷自己并没有过多在意,因为人生很长,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让传统技艺不断代,将千层底布鞋做精做强就是我倾力要做的事情。”张奇奇向记者讲起她的家族和布鞋的不解之缘。斗门街道里谷社村,以做千层底工艺布鞋闻名,张家从曾祖父开始就是远近闻名的制鞋世家,上世纪70年代父母加入集体布鞋厂,成为鞋厂机纳千层底布鞋技师,将技艺传承至今。“记得我父辈做布鞋生意的时候,客户都是现场来买,但后来,来买鞋的人越来越少了。”张奇奇说。
传统产业的日渐式微,让从小看身边人、家里人制布鞋的张奇奇十分不舍。“大家都通过网络买卖,我就想着将家里的布鞋、鞋垫、鞋底等产品也放在网上卖。”她毅然辞去外贸公司的工作,创业开起了网店,所有产品中千层鞋底卖得很“俏”,这不仅让她赚到了第一桶金,也让她看到了传统产业的曙光。
2020年,张奇奇顺利入驻绍兴市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边学边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办了绍兴安奇鞋业有限责任公司。她还结合里谷社村多年制鞋历史,为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申请非遗项目。2021年,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被成功列入越城区非遗项目。
“千层底手工布鞋沿用非遗制作的技艺,用上等的棉麻为材料,麻线手工纳底,每双鞋2100针左右,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透气养生接地气。”坐在张奇奇的工作室里,记者听她讲解着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技艺,传统老布鞋系列非遗手工布鞋、绍兴画系列手工布鞋、越剧脸谱系列手工布鞋、文艺布鞋等品类一应俱全,她的工作室宛如一个小型展示厅。
父母做技术指导,丈夫做生产管理,自己做销售推广。很快张奇奇的布鞋创业初获成功,她便萌生了要做些助残共富善事的想法。张奇奇想到附近很多村民的传统手艺还在,可以让他们居家纳鞋底来赚钱,这个想法获得了爱人赵安的支持,于是赵安每天踏着三轮车往附近村落的10多处居家生产点送布鞋。
家人的支持,让张奇奇在这条路上迈出新步伐。她带着针、线、布等材料走进“残疾人之家”,手把手教残疾人打布百、纳鞋底,辅助残疾人就业。“身体上的缺陷,让我收获了很多社会关爱,做些事情回馈社会是应该的。”张奇奇说。
近年来,复古风潮再起,不少旗袍、汉服也开始配千层底鞋搭配。“订单还不少。”去年年底,张奇奇400多平方米的小工坊卖出了40万双的鞋底和布鞋,其中近三成送往了汉服鞋厂。“布鞋是一种有文化内涵、有技术含量、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谈及未来,张奇奇信心满满。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陈嘉琦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