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劳动快乐

2024-05-03 07:47

来源:

劳动是否使人快乐?

庄子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描绘劳动的时候可以欢快地跳舞。嵇康锻铁,也十分潇洒美丽,大汗如雨,健硕的肌腱抽动就像现代健美运动员一样的好看。这样的劳动似乎自古就是“信可乐也”。

其实劳动哪有这般潇洒,男子筑城,妇人捣衣,哪件容易?煤矿工人百米井下采煤,建筑工人烈日暴晒下筑路,《民工之生存》中一天喝2顿稀饭、干14小时活的民工……哪件能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像跳迪斯科一样轻松地劳动,是怎样一种理想境界呢?

《说文》解:勞字,从双“火”,从刀(现在的简化字改成“力”了)。也就是说,劳动就是刀耕火种。那是一种原始生产力状况下的劳作,“吭育吭育”的劳动号子,虽被现代人解读成诗歌的发源,但其真实内涵无疑是对劳动沉重的一种呼喊,对自然茫然的一种无奈。倘若劳动果真是一件赏心乐事,那么孟姜女就没有必要哭倒长城,卖炭翁也应该庖丁似的来一段古代“迪斯科”。因此,樊迟请学稼圃,孔子就没有在舞雩台下玩耍时那么高兴,简直很不耐烦,说“小人哉,樊须也!”不惟圣人如此,现代社会中追求精致生活的人们,哪个又会把庖厨活儿当作快乐的瑜伽去训练呢?

劳动原本是一件沉重的事、艰辛的事,劳动是人与自然的搏斗,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劳动的快乐多数来自劳动的意义,来自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观照。

把一挑子水“吭育吭育”地担到山上去浇桃树,没有人会把这样的劳动过程当作一件乐事。但当挑水者迎来累累硕果压满枝头的季节,他大约总会因当初的艰辛换来了今日的丰收而喜悦而开心。开心喜悦的原因,一是自己的辛劳总算有了满意的结果,那筐筐鲜桃能换来几张百元大钞,能为儿女老母置上一些漂亮的夏衣。二是看到自己劳动的伟大,把细枝嫩芽的桃苗,终于培养成了一树能开花会结果的大树,挑水人从中观照到自己的不凡力量。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和劳动创造美。从这两个论断细细分析出去,劳动快乐有两层意思。一是劳动的过程并不快乐,但当劳动者看到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快乐,他也就快乐了。这大约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二是真正把劳动当成乐事。先说第一层意思。在经济学家的眼里,价值的概念几乎就是劳动。商品的价值就是凝聚在商品里的一般人类劳动。当然,真正构成财富的除了劳动,还有是前提性的资源。只有首先占有资源,再经过有用的劳动,商品才具有了价值。就像果圃里的农夫,如果他没有土地和桃苗,无论怎样的劳动,也不会长出桃子。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我们对劳动快乐论的认知,大约建立在此基础上。问题是并非所有的劳动都能使人看到它有用的结果。秦始皇筑长城,赢得英名几许,亦留下骂名无数。长城的作用自不用我们多去评说,仅作为一种建筑,我们就有许多理由为它自豪。但建长城之初,反对者肯定很多。孟姜女是典型一例。三国时的陈琳也反对,他在《饮马长城窟行》中写道:“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巍巍长城万里长,哪是砖石泥浆来筑就,分明是男人骸骨相撑拄、女人泪水来浇铸。血与泪的交织能给人以快乐?

也有人真的能把劳动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嵇康叮当叮当挥舞铁锤锻铁,他把这样的锻打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当作一种无上乐趣。明武宗朱厚照把做木作视为他最大的乐趣。所以,大约只有当劳动真正成为人的乐趣时,才真正成为一件赏心乐事了。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顾旭明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