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楂,学名胡颓子,一个近乎蛮语的奇怪名儿,南北方的人们给它的土名更是千姿百态,光是我的家乡浙江一带就唤作野荸荠、野枇杷、鸡卵子、野水葡萄、白萹蓄、大麦奶、甜果儿、麦榄、斑楂、干茄、大麦前果、大叶巴楂子、浆米草等数十种名称。如上度娘一查,这名儿就更是一片繁华了,清明子(《江西草药》)、潘桑果、麦果果、野枣子(《上海常用中草药》)、蒲栗子(苏医《中草药手册》)、雀儿酥(《雷公炮炙论》)、半含春(《本草纲目》)、半春子、甜棒捶(《植物名实图考》)、牛奶子、石滚子(《草木便方》)、糖罐头(迈尔氏《中国植物名录》)、羊奶奶(《贵州民间方药集》)、柿蒲、灯蒲(《泉州本草》)、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闽东本草》)等。植物的名比人类的姓名生动得多了,每一种植物一旦与汉语相遇,总能繁荣为一种地标,并嬗变一部地名艺术史。
记忆里,斑楂喜湿润、温凉的环境,常羞羞答答地把溪谷边的岩石缝作为家园。一丛或一撮,数量并不多,唯有幸运儿才能有幸一遇。
斑楂存古风,走得慢,长得缓,以风霜雨露为养料,以日月星辰为车马,不急不躁,别家在冷风冻雨中退却时,它反而大冬天的守着妆点大山亮色的职责,又在春天满季的百花争宠中以饱含野味的果实给人们的生活另一种留白。
正想间,有熟人经过,以斑楂全身是宝为由,善意地建议我取锄把它掘回家盆栽养着,我笑笑拒绝了,回头对妻说,它的家在山里,我们扶正它,加点土,上点水。
斑楂,好好活着,来年再来看你。真正喜欢的东西,就在心里养着。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