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到上虞文联工作后,与张杰先生的接触多了不少。大凡他在上虞短暂居住期间,一些大的文化活动、纪念活动,我们都会邀请他参加,他每次有请必到,而且总是最早到的几个之一。有几次上虞乡贤研究会举办大的活动,他还专门从香港赶过来参加。那年,根据绍兴市文联要求,我和袁伟文联手创作了反映张杰先生事迹的歌曲《卖蟹的老人》,我作词,伟文作曲。为此,我专门采访了张杰先生。
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张杰先生在新建路华侨楼的家。一走进他的家门,我的鼻子有点发酸。他家虽在三楼,但客厅光线较暗,家具简单、陈旧,我们坐的木条子沙发更是年代感十足,不少地方的漆已脱落了。那天我和张杰先生谈得较多,他也说了不少在香港卖蟹、卖茶叶蛋的细节。临了,我说到一个事,不少媒体把你称为当代武训。张杰先生一听就不开心了,说:“我不是武训,武训靠乞讨助学,我是靠自己的双手赚血汗钱助学的。”他给我看了看那双手,满是硬皮、老茧,满是抓蟹、绑蟹留下的疤痕、伤口。《卖蟹的老人》后来获得了绍兴市“五个一工程奖”,但我总觉得我没写好,没写到位,那双满是硬皮、老茧,满是疤痕、伤口的手,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桓。这是一双最美劳动者的手,这是一双饱含着中国人吃苦耐劳高尚品质的手。
张杰先生曾三次受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是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浙江省爱乡楷模。在香港九龙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楼梯口,他靠卖大闸蟹、卖粽子、卖茶叶蛋积攒起来的钱,三十多年来共为家乡上虞的学校捐资1500多万元。他的行为被誉为“张杰精神”。
在上虞,我并不是与张杰先生接触最多,也不是最了解他的人,但确确实实,他是最让我感动、让我最敬仰的人。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