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俞秀松出生在诸暨溪埭村。他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俞秀松同志诞辰125周年暨牺牲85周年纪念活动现场,一封被放大的家书拓印在血红的展板上,非常醒目。百年前,这位投笔从戎的少年郎在寄给父母的家书中毅然写道:“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
为了践行“我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这一誓言,1939年,俞秀松在异国他乡壮烈牺牲。当年,他年仅40岁,与妻子安志洁(原名盛世同)尚未孕育后代。
为纪念先夫,1951年,安志洁将刚出生的儿子俞敏过继到了俞秀松名下。
“我没有见过父亲俞秀松,对他的认识是从浅到深的。”俞敏回忆,自小,爷爷俞韵琴就经常对他讲有关父亲俞秀松的事,“小时候就觉得很光荣,到后来认真研究,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丰满。”
俞敏用了20多年搜集、整理父亲生平资料,在俞秀松留下的一封封情真意切的红色家书中,感受到了父亲对家人和亲友的牵挂,以及对革命的誓言铮铮。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