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不少留下坐标求找“离婚搭子”的帖子,“离婚搭子”的概念最早在今年年初引起网络热议,指的是两个单身离异的人,以单身妈妈为主,组成新的家庭,彼此扶持,同居养娃,为离婚后的生活提供新的视角。
大家的目光聚焦到这些离婚的单身妈妈身上,对她们搭伙过日子的新生活方式充满好奇。一时间,许多网友涌入她们分享生活的社交账号下,留下或质疑或祝福的声音。有人猜疑她们迟早会散伙,这种生活不能长久;有人支持她们过好自己的生活,认为两个女性一起搭伙生活更加和谐;还有人好奇,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会变得更好吗?
在这种新型家庭模式下,有搭子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生活了一年、三年甚至更久,走出婚姻失败的阴霾,拥抱新的人生;也有搭子仅住了几个月就因为各种原因散伙,留下一地鸡毛。
对此,“离婚搭子”们又如何看待?我们采访了一些“离婚搭子”,探寻她们组队搭子后的新生活,以及她们又是如何理解“离婚搭子”这个新概念?
来自江苏南京的朱丹和费薇薇是一对在工作中认识、生活了两年多的“离婚搭子”,她们在事业上互相扶持,生活上是彼此的战友,最近更是登上了东方卫视的《妈妈咪呀》节目,向全国的观众讲述她们的故事;而李欢和王洁则是十九年的闺蜜,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相似的婚姻经历让她们走到一起互相帮助,成为网友口中的“离婚搭子”。
费薇薇和朱丹登上电视节目
为什么她们能经受住考验,成为“离婚搭子”模式的典范?这种生活模式带来的欢乐和烦恼是什么?它值得单身妈妈们效仿吗?以下为她们的讲述。
“离婚搭子”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关系
姓名:朱丹和费薇薇
地区:江苏南京
我们一起生活养娃那会儿还没有“离婚搭子”一说。其实我不太认同“搭子”这个词,感觉像是搭伙出去吃顿饭一样。准确来说,我们应该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生活上的战友。
她的工作是做家庭托管师和线上的一些实训,我经营书馆和自媒体,我们的事业现在绑定在一起,生活上也离不开彼此。生活中有太多困难需要一起去克服和面对,比如早上送三个孩子上学,晚上接孩子回家、做饭、辅导作业,生活上琐碎的事情,都需要两个人互帮互助。
我们俩是三年前在工作当中认识的,已经认识三年多了。2022年底我们搬到一起,开始合租,到现在快两年了。我92年的,离婚五年,有两个女儿,她83年的,离婚六年,有一个女儿。家里一共五口人,都是女孩子。
图片说明:费薇薇(左)朱丹(右)
她是家庭托管师,之前我们的孩子会在一起学习,我陆陆续续就会住在她家。后来因为疫情开放以后,孩子生病了,接送起来不方便,也考虑到生活成本的问题,我们就搬到了一起。
本质上我们两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住在一起之后彼此的生活没有太大变化,只不过情感上有一个陪伴。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会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两个人住一起之后,至少事业和孩子都能兼顾上了。所以我把这种彼此深度信任、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关系称为“战友”。
和传统的夫妻不一样的是,我们就是两个互相欣赏并且互相帮助的人在一起生活。但夫妻关系会带来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各种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如果再婚,可能还有继子继女的关系。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带来很多的内耗,我觉得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婚姻不是一个必需品,所以我们这样的关系更简单、更纯粹。
很多传统家庭里,所有的家务应该由女性来包办,但为什么我们会有一个这样的标准呢?在我们家,家务是轮着干的,薇薇有洁癖,她对于很多家务的事情上要求会更高,所以她会做得更多一些。我觉得很多女性也不是怕做家务,有些人是觉得做家务是一件很解压的事情,她也愿意做,只是她的另一半要能看到这份付出,认可这份付出,不能视而不见或者习以为常。现在我俩忙起来以后,也会请阿姨来解决家务的问题。
我们现在每天都很快乐。孩子们睡了,咱俩就聊聊天,喝喝酒。到我们这个年龄,快乐就是有人陪你放松地说说话,偶尔出去旅行有个伴。
孩子们也会比以前开心很多。现在独生子女那么多,能有小伙伴陪着一起写作业、一起玩、一起下楼运动,她们很开心。准确的说是更开心多了人爱她,多了人对她好。而且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干教育的,薇薇是一个家庭托管师,在一线教学了 17 年,让她来做这件事情,对孩子们的教育只有良性的帮助。
我把孩子交给薇薇,我也要付学费的;她让我帮忙做自媒体线上的业务,所得的营收也要一起分钱。我们在这个上面谈得很清楚,这样友谊才能长久,不然成了占别人便宜了。其余的生活成本,我们大部分是自己买自己的,中间有交集的部分比如租金吃饭,一开始是做好了AA制,后面有时候算不清楚了,但我们俩又不是爱记账的人,那无非是她垫了之后你心里面有数,你给她买回去。底层原因是只要两个人都不是计较的人,那就都不是问题。
找“离婚搭子”这个事,需要稳定契合的三观和经济独立的能力。我俩本身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互相需要,生活上又能互补,所以我们才会聚在一起。以及咱俩能赚钱,所以在钱上也不计较了。但其实“离婚搭子”不是简单的合租关系,这是两件事。要先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再找另一个合适的人,能让自己的生活一加一大于二,那才是“离婚搭子”的意义。
我们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小分歧,但成年人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我们俩坐下来聊一聊,谈一谈,问题就迎刃而解。比如有时候我觉得她是不是对孩子太严格了呀,她觉得我是不是对孩子太松了,有时候我说她把家里卫生实在打扫得太干净了,搞得她也很累,我说你是不是不用搞那么干净那么辛苦。本质上都是为了对方和孩子好。
我们家三个孩子相处的时候,性格上也会被对方影响。我的性格特别开朗外向,薇薇就是个比较谨慎的人。所以她的小朋友会变得更开朗一些,我的小朋友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上会更严谨一些。
她的孩子有时候喊我丹丹阿姨,有时候喊我丹妈,我家女儿有时候喊她干妈,有时候喊薇薇老师,这些名字都是孩子自己决定的,我们不会干涉。对孩子好不好,也不是妈妈这个词就能决定的。在这个家里,我们是住在一起的家人,孩子称呼我们任何都可以。
孩子们也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妈妈和另外一个阿姨的关系很好,但是这种好就是属于亲人的那种,是兄弟姐妹的那种好,而不是说我们俩是婚姻关系。毕竟我们不是组建了一个家庭,我们未来是会分开的。
未来孩子上初中不在一个学校了,我们可能就会分开住,但我们的关系还是会很好,只是孩子的学业决定了我们未来住一起还是不住一起的物理距离。下个月我们就要搬到新家,就不像现在这样住在一个三室一厅里,而是变成了隔壁的两个单身公寓。但住不住一起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我们两个人是一家人的关系,时时都能互相帮衬。
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姓名:李欢和王洁
地区:安徽合肥
她在行政岗上班,我过完年之后就没上班了,最近就在做自媒体,拍拍视频,带带孩子。家里总会有一个人正常去上班,但家里有两个孩子,幼儿园放学放得很早需要接送,后来发现没有办法去稳定工作。
我和她是大学同学,都是90年生人,今年已经是认识的第十九年了。六年前我离婚了,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到七岁。她和丈夫分居一年,正在走离婚程序,现在身边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
去年八月份左右,她因为婚姻不顺心情低落,有些抑郁,我们就偶尔在假期带着孩子去旅游,一起散心。旅游几次后,她的心情也好多了,逐渐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她决定还是回到合肥来上班,毕竟她以前的生活和工作都在合肥。但她回来以后没有地方住,我就说,你肯定只能住我家。要知道在外面租房子的成本是很高的,她一边工作一边还得带孩子,谁帮她接送孩子呢?
我们本身已经认识十九年了,我从头到尾的想法就是:她是我朋友,她现在很困难需要帮助,这个时候作为朋友的我不帮她谁帮她?
我从来没想过我们这种生活模式叫“离婚搭子”,这个概念是别人定义的。从孩子住进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
在我们看来这种新的家庭模式和传统的家庭模式没有任何变化。她把我的儿子当作亲生儿子看待,她的姑娘从出生起我也一直见面帮忙带着,所以就没有谁家的孩子这种区分,总觉得这个小孩也是我家的。
对孩子来说,他们有两个妈妈对自己好,亲生妈妈在身边,再多了一个妈妈去爱他,还多了一个妹妹陪伴他,他会觉得他很幸福。他们的心里知道自己有爸爸妈妈,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而现在在这里生活是因为大家都很喜欢他。在他的概念里,他有很多家,放假了他可以去爸爸家,回外公外婆家,回爷爷奶奶家。我们只是给他多一个家,多一些亲人。
疫情那会儿我没有工作,一是在家无聊,二是想找点事情干一干,也相当于找一个情绪宣泄的地方,就开始拍短视频记录我和儿子的生活。后来她来了以后,两个孩子相处得很好,我就想给其他的单亲妈妈看,其实只要给孩子一个友爱的环境,单亲的孩子和双亲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也能很快乐健康地长大。
我们只是想传达:当婚姻出现裂缝后,我们有权选择另一种方式生活,给孩子一个友爱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地长大。
我和她生活快一年了,几乎没有任何矛盾。大家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很简单,哪有为什么,孩子每天开开心心地上学,放学了到家开开心心地吃饭,吃完饭就睡觉了。哪有那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呢?鸡毛蒜皮的事情基本上都被我们平分掉了。
家庭里有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进行分工的,每个人都应该参与。我闺蜜并没有因为上班的劳累,回到家里就两手一摊躺在床上,我也没有因为每天带孩子,就不努力挣钱。
我们的关系并没有网上揣测的那么复杂混乱,我们从头到尾都是亲情,只是没有血缘。
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具体分工。我们俩的磁场就很合,好多事情都是我们一起去做的。她在洗碗的时候我在擦灶台,如果她回家的时间比较晚,那我做饭。她洗碗的时候,我要辅导孩子。像最近几天她的女儿有点咳嗽,吃完饭要带孩子去做雾化,那我吃完饭就会说你去做你的事,碗放着我来洗,其实完全靠大家自觉。
以前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家务都得我一个人来做,她来了之后就可以和我一起分担。我儿子每天放学回家跟妹妹一起玩,对我们大人来说,就有更多时间放松自己。
身体上更轻松了,心理上的负担却变得重一点。和我闺蜜生活在一起之后,我最大的想法就是要努力挣钱,让两个孩子生活得越来越好,让我闺蜜能留在合肥自己买房。她和孩子来了以后,我感觉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并不像以前朋友关系的时候,我们只要开心地一起玩就行,现在我需要去思考好好教育两个孩子,怎么让生活变好。
家庭里面最难算清的就是钱。她每个月给我2000块生活费,因为她现在住在我家里,平时上班也没办法带娃,如果我不收这个钱,她会不安心,不好意思在这住。但我们很少去衡量各自付出的多少,没有去算过,也算不清。孩子的东西我们都会买双份,她孩子生病了我也二话不说带她去医院。如果每一笔开支都分得特别清楚的话,那就趁早散伙。因为我们有感情基础,我们这么多年都没有计较过,现在住在一起同样不会算账。
我们从来不建议别人跟我们学习搭伙过日子,但我们建议单亲妈妈们要多认识一些跟你同样生活圈子的人,需要的时候可以互相帮个忙、搭把手。我们生活在一起不是为了方便自己麻烦别人的,而是都希望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圈非常小,每天就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这四件事,周末就带孩子出去玩。在这个小的生活圈里有另一个人和你同频共振,一起分享、护肤,在家打打闹闹,出去旅游散心,忙的时候另外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也很放心,累的时候有一个人在身边当情绪的宣泄口。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起都快一年了,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如果生活中没有发生没有特别大的转折点,肯定会再继续在一起生活。
(越牛新闻综合新闻晨报·周到APP)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