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绍兴晚报》(试刊)报道了鲁迅笔下含金量很高的“孔乙己”商标落户张秀珍的个体店。如今,张秀珍的商标和店面已传给子女。“孔乙己”越来越吃香,正是实干精神让张秀珍两代人吃好了“孔家饭”。
实干兴业,要有营销手段的创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个体店抢先注册“孔乙己”商标,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创新。只读过两年书的张秀珍在市区鲁迅路开了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罗汉豆”店面,她之前压根就没有想过注册商标。她家的小店,外地游客多,许多上海游客称赞她家的茴香豆好吃,提醒她务必注册孔乙己商标。张秀珍“听劝”,拿着300元注册了“孔乙己”商标。有了“孔乙己”商标,张秀珍的店面在绍兴一众土特产店面中特别出挑,生意日隆。“孔乙己”商标后来三分天下,张秀珍拥有食品、饮料、文创类的46个商标。酒香也怕巷子深。张秀珍子女顺应时代潮流,注重营销手段创新,在天猫、淘宝、抖音、小红书上都开设了网店。如今,“孔乙己”土特产门店、网店销售额各占一半。
实干兴业,要具有文创意识。早在30年前,张秀珍就颇具文创意识,当时她定制了一批孔乙己像章送给顾客。定制孔乙己像章可以视作早期的文创产品。而今,第二代传人把文创意识发扬光大,开发了“孔乙己”冰箱贴、笔墨纸砚等文创产品。
实干兴业,要有工匠精神。30多年前,正是因为张秀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的茴香豆和梅干菜好吃,顾客盈门。现在,“孔乙己”不仅在鲁迅故里拥有年顾客量达数百万的3家门店,还有自己的生产公司,形成产业一条龙。这种工匠精神的传承,使“孔家饭”越吃越有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