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创作鼻祖,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人,今天讲座的地方是书圣故里,我自己既是写作者,也是书法票友。”昨日,《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在孑民剧院作了《从滴水到长河》专场讲座。他说绍兴是他最喜欢来的城市之一,并多次用“朝圣”来表达他对绍兴的喜爱,还分享了茅奖作品《北上》一书中,灵感来自绍兴的小说细节和场景。
徐则臣在讲座中分享与绍兴的缘分
徐则臣说,自己非常喜欢步行,当年创作《北上》期间,他漫步了绍兴的小巷、古纤道等地。当时走在石板路上,曾想与河道中的划船比谁更快。这一感受,让他思考“生活是需要快还是慢”,这一细节也呈现在《北上》这本获奖大作中,“这说明,灵魂深处打动人心的东西一定在生活里,要慢下来去感悟、体会、表达。”
“什么叫大城市?”徐则臣说,大城市不是因为它大,也不是因为它繁华。而是每次来,你都能看到新东西;每次来,都能觉得之前没来过,这才是大城市。绍兴文化悠久、深远,在绍兴你从各个行业往前追溯,都能追到这个行业的老祖宗,比如说书圣王羲之、心学王阳明,造剑的欧冶子等等。对他来说,每次来绍兴都是一次朝圣之旅。最初来绍兴是冲着鲁迅来的,围绕着文学展开。之后每次来,又都能发现让他折服的其他巨匠。比如这次去了蔡元培故居、书圣故里老街、孑民图书馆,看到古典与现代之间,通过景观和文化,一下子就衔接上了,感到绍兴是特别好的地方。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2024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约500名读者通过绍兴图书馆公众号发布的相关报名信息,在线上幸运地预约到现场听讲资格,得以参加这场时长两个多小时的活动。记者看到现场座无虚席,有不少读者站着听完了整场讲座。讲座结束后,徐则臣还留出10分钟为读者“签名”,现场捧书签名的队伍排成长龙。记者随机采访发现,这些捧书排队签名的文学爱好者中,有不少是从杭州、宁波赶来的徐则臣作品铁粉。
座无虚席
“徐则臣老师讲到,给小孩从小阅读《西游记》最理想,我很开心,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家住书圣故里的省作协会员何阿龙,曾出版过《“西游班”与“羊家班”的故事》等书,他也是徐则臣作品爱好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还看过央视播出的朱迅深度采访徐则臣的访谈节目。
“徐则臣老师是一位非常全面的作家,他的作品丰富、复杂,充满多解性,从中可以感受到作家本人深厚的多元文化。”《国家诗人地理》执行总编、《天姥山》杂志主编梁相江前两天线上预约到入场后,特地从外地开车赶来。排队为所购的《北上》等签名时,他也同步向徐则臣赠送了自己的签名作品。他表示,徐则臣的书法也写得很好,对于古典音乐、历史人文也多有研究,学术上实力很强,他很愿意成为这样的实力派作家的“追星族”。
之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朱绮通表示,这次听讲获益良多,特别是作家对于大运河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影响的剖析,令人受益匪浅。如浙东运河之于绍兴,运河带来了货物的流动,同时也把绍兴人输送到全国各地,人的流动带来文化裂变,产生了诸多名人。他还提到了许许多多耳熟能详的文学名著,从《红楼梦》到《聊斋》,从《西游记》到《金瓶梅》,这些作家的生活成长环境,都与大运河相关;而作品中表现的场景,许多都是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场景,中国文学史也和大运河息息相关,可以说,运河承载着中国人与中国故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