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 ”风扑面来 逐“质 ”风帆劲(下)

2024-04-29 08:44

来源:

去年,马鞍落地1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288亿元;盘活各类低效土地1465亩,“舒普林印染”“中漂印染”等15个二次开发、有机更新项目加紧落实。

今年,马鞍又有25个项目列入柯桥区现代产业重点项目竞赛,包括天圣化纤聚酯切片综合技改项目、宝旌炭材料PAN基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等,其中新建项目14个、续建项目11个,总投资215亿元,涵盖纺织、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涉及新兴产业的项目投资占总投资额六成以上。

强链聚能 产业集群乘势拓圈

近日,绍兴柯桥恒鸣化纤有限公司内,6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落丝、转运、检验、包装全流程自动化高效生产。今年以来,公司产销两旺,春节期间也不停工、不停产,目前产销率达100%。

背靠世界500强企业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恒鸣化纤于2018年成立,通过司法拍卖接手破产企业资产,“腾笼换鸟”后专注研发生产纺织化纤产品,如今已成为柯桥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当中的龙头企业,形成年产140万吨差别化纤维的生产能力。去年,公司年产值达240亿元,首次入选中国制造业民企“500强”。

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之一。从上游PTA、聚酯、化纤原料,到中游织造(包括产业用布)、染整,再到下游服装、家纺和轻纺市场等,柯桥拥有一条完整的纺织产业链。随着印染集聚升级工程圆满落幕,马鞍坐拥全省60%、全国40%的印染产能。近年来,马鞍紧抓“浙江制造”现代纺织集群核心区建设,强化树立“全产业链”思维,持续推动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集群横向集聚与纵向协作,做强做精纺织产业链。

链式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效应,推动资金、劳动力资源、生产资料等要素加速向马鞍集聚,巩固印染产业集群优势,做大做强化纤、纺织等上下游产业。

恒鸣化纤年产140万吨功能性纤维智能生产线项目落地投产;投资百亿级的“天圣绿能+现代纺织”项目正在进行厂房主体建设,部分厂房建设完成;元垄化纤薄膜项目两条生产线主设备已安装到位并完成调试……在一个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马鞍化纤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23年,马鞍街道实现化纤产业产值240.1亿元。

链式发展,必须做大核心竞争力,做好“跨域整合”后半篇文章。马鞍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印染企业“长高长壮”计划,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绿色印染产业示范区。

浙江鸿大印染集团有限公司是最后一批搬迁集聚到马鞍的印染企业,2022年7月试生产,至今不到两年,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2月20日恢复生产,到3月1日就达到了满负荷生产,最高峰时用电量比去年3月最高峰上涨9.7%,用气量同比上涨6.5%。”集团副总经理孙伟良用一组数据反映了当前的产销两旺。

目前,马鞍已构建起以上市印染企业为龙头、中小印染企业为基础的印染企业梯度体系,激发印染企业内生动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排污指标置换、厂房有机更新等形式推进印染企业全域提升。去年,5家企业上榜2023年度中国印染企业30强,10家印染企业年度产值超10亿元。

加“数”赋能 传统产业争“新”攀高

数字驾驶舱内,每个机台的运行状况、能耗统计、生产排单等情况一目了然;手机界面上,每一笔订单的实时生产工序、每个工序完成时间、订单交期等实时更新……在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数字化改造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看得见。“能耗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随之带来的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提升,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公司董事长濮坚锋说。

今年国内消费市场火爆,越新印染凭借“快单快返”能力和高品质抢到了大笔订单,国内市场销售大幅提升。同时,随着欧美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占比达80%的出口订单也稳步上涨。“平均每天生产70万余米,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同时还有几百万订单在排队。”濮坚锋说。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马鞍近年来一以贯之。

马鞍持续深化印染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按照“创建一批、培育一批、验收一批”方式,从订单、配色、设备、能源、仓库、报工等6个方面开展“数字装备—数字生产线—数字工程”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今年1至2月,印染企业投入研发费用2.55亿元,同比增长15%,迎丰科技、越新印染等10家企业已通过数字化验收,计划今年底实现印染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发展,马鞍鼓励企业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大创新投入,专注细分市场做精做优,走“专精特新”之路。

去年年底,由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别牵头参与的两个产业化项目,成功斩获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柯桥区首家入选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众多全球顶尖户外运动品牌企业均有深度合作,其中防水透视功能性户外面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三。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也是“小巨人”企业,生产的汽车内饰用无纺麂皮面料成功破解行业难题,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均居首位。近年来,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车企业纷纷抛来“红绣球”,企业发展欣欣向荣。

去年,马鞍全年完成研发经费42亿元,约占柯桥全区一半;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今年,计划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实现省级单项冠军零突破,确保全年研发经费增长10%以上。

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加快上市梯队培育,推动更多本地优质企业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成为“金凤凰”。去年,万丰化工成功登陆上交所,华普环保、大爱窗饰完成股改。今年,力争上市报会1家、完成股改2家。

助企提能 产业新城蝶变跃升

新项目、新技术为马鞍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力,而持续完善的营商环境,让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释放澎湃动能。

今年以来,马鞍深化街道班子领导“四联系”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组团式三服务”,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街道干部组团走进项目现场和企业车间,积极主动靠前服务,着力收集破解企业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强化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快享,助力企业早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力奋战“开门红”。

优化服务供给,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营造良好软环境。马鞍针对企业需求最多的办事、招聘等难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去年底,总投资1.95亿元的马鞍街道文体活动中心试运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率先迁址入驻,优化完善“1+17+N”党群服务矩阵,新增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司法等服务窗口,可办事项由101项增至189项。马鞍旺角零工市场承办“乐业绍兴 就选柯桥”2024年新春招聘会,提供现场对接洽谈、即时确认结果、当日面试到岗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以来已帮助22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做强配套环境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坚实的“硬支撑”。马鞍紧扣建设“全国一流产业新城”的战略目标,去年高质量建设46个总投资4亿元的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深化交通、产业、商业“三圈”融合,城市配套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升级,公共服务不断优化。

今年1月,被称为“智慧高速”的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马鞍没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历史。杭绍段全长52.8公里,起于萧山南阳,经杭州市萧山区、钱塘区和绍兴市柯桥区、滨海新区、上虞区,终于上虞、宁波余姚交界处,是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绍兴实施“融杭联甬接沪”战略、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

今年,马鞍还将启动建设柯桥北环快速通道滨海延伸段、兴滨路南延、曹娥江内河码头等工程,构建内畅外联交通网络。此外,还将加快建设滨海万达广场、勤业未来城,拓展丰富新滨广场和中泰华府商贸业态,建成投用马鞍医院新大楼、滨海小学新教学楼,进一步补齐教育医疗短板,奋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地。

江水浩荡,奔腾不息。站在新时代的风口,马鞍街道将紧扣柯桥区委“图强争先、领跑竞跑”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深化年”为总抓手,坚决扛起“经济建设主战场”使命担当,以改革之举激活发展之能、以创新之为拼出跨越之路。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