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别让“AI+作业”变成学生偷懒神器

2024-04-28 08:20

来源:

“我天生对文科不太感兴趣,所以高一时很多文科作业都直接扔给AI了。”在广东省揭阳市读高二的黄毅,向记者分享了使用AIGC帮助自己写作业的经历。近年来,随着ChatGPT等模型的快速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逐渐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当人们的关注焦点还停留在大学生用AI写论文的利与弊时,“AI+作业”却提前一步进入了中学课堂,一些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中学生已经无缝连接到了“AI+”。(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不断对教育产生冲击。“AI+作业”进入课堂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它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趋势。

“AI+作业”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工具。通过AI技术,学生可以快速获得作业答案和解题思路,特别是在文科作业中,AI能够提供大量的文本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AI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AI+作业”进入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隐忧。一是过度依赖AI技术可能会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可能会习惯于直接获取答案,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二则是隐私和数据安全也需要引发重视,学生的作业数据和学习行为可能会被收集和分析,如何确保这些信息不被滥用,无疑是一大挑战。

“AI+作业”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使用的人。受访的不少高中生表示,只要会用搜索引擎,就能找到简单好用的AI“作业帮手”。合理使用能为学习提供极大方便和助力,反之则会贻害无穷。AI生成的答案大多只是“堆砌出来的知识点”,无法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有不少学生养成“有问题找AI”的习惯后也意识到对自己学习的实际帮助不尽如人意,并主动开始“去AI化”了。

不过,面对数字时代对教学带来的挑战,一禁了之既不现实也不理智,合理引导妥善利用才是关键所系。“AI+作业”进入课堂,既要认识到其在促进教育个性化和资源共享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依赖性、隐私安全和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思考,让坐享其成的“AI+作业”失去用武之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六理先生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