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嵊州市雅璜乡(今属石璜镇)变“等群众找上门”为“干部走下去”,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主动收集民情、解决问题、办好实事,这种做法被形象地称为“民情日记”。
2004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民情日记”作出重要批示,同年12月,习近平同志到嵊州市调研考察,对“民情日记”给予高度肯定,并亲自将“民情日记”提炼为“访民舍、记民情,想民心、议民事,解民难、帮民富”。
近年来,嵊州市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浙江省委、绍兴市委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八八战略”,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力,以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为未来发展蓄势,迈出了打造浙中重要增长极、绘就“富乐嵊州”新蓝图的坚实步伐。
作为“民情日记”发源地,嵊州市始终牢记嘱托,不断坚持与深化“民情日记”工作,以“八八战略”为指引,不断丰富“民情日记”的内涵形式,将服务对象由农村扩大到社区和企业,记录方式由纸质笔记本拓展为纸质端、移动端和智能数据端。作为基层党员,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更要厚植人民情怀,加强理论学习,在实践中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民情日记”工作始终坚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始终坚持彻底的人民立场,站稳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正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民情日记”获得了生存的最根本力量。新时代党员,要深刻认识党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一方面,要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树立起对人民的崇高感情,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推进工作落实,扎扎实实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民情日记”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根本立场。基层干部不仅接地气,而且接天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干部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一方面,要巩固好主题教育的成果,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将我们党的鲜明理论优势转化为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力量,增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学习党纪,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民情日记”工作始终坚决将党中央开展的主题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贯彻落实部署到位,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专业能力是干事之基、成事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基层党员要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着眼高质量发展加强专业训练,增强专业能力。一方面,基层党员要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专业恐慌的紧迫感,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储备、提升知识能级,努力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基层党员要善于同群众打交道,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将群众全面发展需求放在心上,以共同富裕赢得民心,从群众中汲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底气和力量。
(作者单位 嵊州市委党校)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韩若冰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