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聚焦七个着力点

2024-04-28 08:18

来源: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今年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4月8日,绍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现场会,专题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工作计划,充分表明绍兴市委市政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上先行攀登、赢得优势的决心和信心。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核心是创新,关键在质优,这体现了对人类生产力演变规律的深刻洞见和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目的是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其途径是通过新的生产要素引入、新的业态产生、新的生产模式应用、新的生产要素配置、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运用、新的产业链接机制介入等,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困境束缚,实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当前,全球正处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也面临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历史性任务,特别是以数字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不断颠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的迅猛转变,对绍兴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快推动创新驱动,着力培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0多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一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绍兴作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政府引领有力、企业主动有为并举,着力念好“两业经”,一手抓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大力度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抢占先机。然而,与先进地区相比,当前绍兴发展新质生产力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统布局思路。特别是在前瞻性谋划一批未来产业上做得不够,产业方向、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具体路径、工作措施等方面有待明确。二是缺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教人才资源。顶尖人才、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与培养能力薄弱,尚未有属于本地的两院院士。三是缺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行业与领军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以及未来产业,在绍兴虽有零星布局,但是缺乏主导性行业和引领性企业。四是缺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浓厚社会氛围。敢于创新冒险的企业少,融通协调的创新行为少,协同协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社会环境有待打造。结合绍兴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注重以“谋”促新。建议组织专门班子,加强对绍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专题性研究,全面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和战术性问题,细致摸排盘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产业、企业的现状,围绕发展思路、重大设施、重点项目、重要企业、抓手载体、配套举措及破解堵点卡点突破点等方面,进行深度谋划、系统规划,明确目标方向,发挥引领作用,加强政策协调,形成发展合力,赢得发展先机。

二是坚持以“转”促新。传统产业是绍兴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要持之以恒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赋能产业,推动传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实现传统产业的整体进阶跃升。以“专精特新”为导向,构建全链式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在更高层次上优化组合原有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不断演变而成新兴企业,孕育、催生新质生产力。

三是强化以“技”促新。坚定不移把推动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以建设科教之城为抓手,努力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应用型教育集聚地、高能级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地、高层次创新人才成就地。全力支持绍兴文理学院更名绍兴大学,大力创建一批高水平专业,积极参与地方实验室建设,共同承担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攻关项目。强化专业类研究院所建设,按照优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历史经典产业、未来产业,重组举办一批专业性突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所,承接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研究任务,打通科技研发资金筹集和成果转化给企业的渠道,让创新成果能够高效落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强化产学研协同联动体系建设,依托产业平台,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参与、金融机构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矩阵,形成产学研合作良性循环,牵引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转化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增量器。

四是推进以“数”促新。大力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把数字经济创新提升“一号发展工程”作为头等大事,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推动5G、物联网、光纤网络、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大脑建设。加快壮大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制造业。加快推进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产业系统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应用,推动制造产业数实融合,产生放大倍增效应,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大力实施服务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跨境电商、数字文旅、数字游戏等跨越式发展,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

五是推动以“投”促新。坚持招引与内生并重,超常规引导支持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上市企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配套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招引企业、基金和研究团队参与配套新项目投资,向紧密关联的领域扩展布局,加快“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长高长壮,孵化裂变为隐形冠军、新质企业。更好地发挥政府专项基金引导作用,打好资金配套、金融服务等组合拳。同时,强化项目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紧盯项目的落地、建设、投产达产等全过程,协调落实涉及项目落地落实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六是着力以“人”促新。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培育壮大“新质人才”队伍。重中之重是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根据产业类型、企业特色和人员特点,建好绍兴企业家人才库,构建企业家培育体系,着力培训提升企业家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创新价值、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使之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培育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坚持引育并举,把招引高质量项目与招聘高层次人才紧密结合起来,以全力招引院士团队创业项目或国家级人才项目为目标,优化提升绍兴人才结构,形成人才、项目、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中培育一些潜在独角兽企业或种子独角兽企业,使之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者。培育壮大高水平“工匠”队伍,全力扶持在绍高职院校实施培优提质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应用型优势学科专业培育,支持高职院校联合全市重点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学院,培育一大批符合绍兴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使之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承接者。

七是依靠以“改”促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新颖生产关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相适应。因此,要以深化改革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高质量发展动能。深化数字化改革,以发展数字生产力为牵引,以数字技术为支持,以数字政府为载体,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整体智治为集成,提高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公共服务高效化、秩序监管精准化、数字赋能常态化、增值服务按需化格局,支持市场主体更好地适应多变快变的经济社会环境,凝心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薛国琴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