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两年多,我感觉自己像‘瘫’了一样,工作效率大不如前……”近日,性格开朗、青春活泼的小池(化名)姑娘突然蔫了,她的右臂莫名出现了麻木酸痛症状。近日,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排查找到病因,这是“胸廓出口综合征”并为她手术。
医生说,像小池姑娘这样的病症其实是现代“电脑打工人”通病,要避免,关键得从工作习惯上改。
25岁文员的右臂“瘫”了
小池在看病的路上奔波已久。今年25岁的小池,是越城区一家企业文员,经常一坐就好几个小时。一开始,她右臂时不时出现轻微不适,没有引起重视。一年前,右上肢反复出现明显的麻木酸痛,慢慢地手部也变得麻木。她赶紧去医院就诊,考虑为颈椎病,予以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并尝试了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效果均不佳;此后小池去了多家医院,症状仍进行性加重。
近日,经人引荐,小池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我惯用右手,一年多来症状经中西医治疗都无法缓解。现在连端个碗都觉得力不从心,很喜欢的体育活动也只能暂停。”小池对医生讲述发病经过,说到伤心处,禁不住流下眼泪。
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手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杨晓东主任详细检查后,诊断她的症状为胸廓出口综合征,建议手术治疗。杨晓东详细了解小池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一番排查后确定了症结:工作电脑显示屏放置不当!原来,小池的工作电脑显示屏放在桌子右侧,桌子正面则摆放了喜欢的玩偶、明星照片等物品,造成她操作电脑时头得转向右侧,致右侧前中斜角肌长期痉挛,使其与第一肋组成的胸廓出口区的臂丛神经血管受压……从而出现右臂麻木酸痛无力等症。
杨晓东的医疗组为她施行了改良经腋窝腔镜下胸廓出口综合征松解手术,彻底松解了其被压迫的锁骨下动静脉与臂丛神经。麻醉清醒后,小池右臂症状基本消失,也几乎看不到手术切口。这两天,小池回院复查时笑着对医生说,右臂终于活动自如了。
许多人的电脑姿势得改
小池听到“胸廓出口综合征”就蒙了,怎么会得这么奇怪的病?“其实,这并不奇怪。很多都市‘电脑打工人’都可能有。”杨晓东介绍,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胸廓出口区重要的血管神经受压引起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又名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等,是指胸廓上口出口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神经症状的总称。简言之,就是该部位的神经与血管“搭牢”了,严重时得通过手术让它们各就各位。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臂及手的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无力、手部青冷发紫、桡动脉搏动减弱等。疼痛多呈现针刺样或烧灼样性质,从受压点向患侧、颈部腋下前臂内侧及手掌放射,在前臂内侧可有感觉减退及肌力轻度减弱。若锁骨下动脉受压,可出现手部皮肤变冷,苍白等现象。”杨晓东表示,这种病是肩臂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易误诊为颈椎病或肩周炎等,自然症状难以得到缓解,因此准确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初发患者和症状较轻者,可采取保守治疗,通过药物和理疗等方式,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则需手术治疗。
而像小池这样的“微创”手术,其实是现代外科领域的新进展之一,配合美容缝合,术后几乎可以达到“无痕”效果。“除了胸廓出口综合征,我们也常规开展内镜技术下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腕肘踝及小关节疾病等的手术治疗,以满足患者微创治疗的需求。”杨主任说。
怎样才能减少或减缓类似病症发生?杨晓东提醒,长久在电脑前伏案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架高电脑,使屏幕与眼睛保持同一水平。同时,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其间最好换换姿势或者做“工间操”活动一下筋骨。另外,如有像小池这样在工作中长期保持侧身或扭头姿势(习惯)的,应该改一改,以免病痛上身。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