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
子规清啼,
春雨如烟,
四月,自是人间最美季节。
科学,神秘绮丽
乃人类致敬真理的图腾。
当科学家步入小学课堂,
亦是教育的明媚春光。
为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发展,盘活校外科学教育资源,用好社会大课堂,营造湾区科学教育新局面,充盈“五育融合”的学海文化,近日,沥海街道中心小学举行了“筑梦未来•点亮科学之光”科学家进校园首讲活动。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钱雪峰博士作了《点石成金--神奇的碳》的精彩宣讲。
钱雪峰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1998年9月入职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3年4月至2022年2月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2022年6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钱教授长期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的控制合成、组装、机理以及性能研究,尤其侧重于微纳结构材料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催化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并于2015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当钱雪峰院长出现在报告厅时,现场的六年级孩子们掌声雷鸣。王炳康书记代表学校向钱教授颁发了科学副校长的荣誉聘书。
钱教授的报告从《金钢石失踪案》科学童话故事巧妙切入,引出了价值连城的金刚石竟然与石墨是“同胞兄弟”——碳。接着,从儿童生活的触角入手,介绍碳的基本性能与结构、特点,使学生能零距离地对碳进行触摸,感受碳就在我们身边;了解碳是生命之源,是一种基本的生命元素。
讲座的第二篇章是“好奇心与想象是科学的第一推动力”。话题聚焦新材料之王——石墨烯。一次偶然的发现,引来了科学的巨震:超透、超柔、超强度、超韧性的特性及现实中的初步运用,带领大家进入奇妙的多维材料世界,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与现场连续尖叫。
碳纳米管的发现、制备、结构、运用,将讲座推向了高潮。纳米材料在生活、科技、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让孩子们感同身受。“纳米称”的发明,为科学家区分病毒种类,发现新病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原来未来不是梦,科学不是梦。
一场神奇有趣的碳之旅,在无限的遐想与憧憬中结束,但却蓬勃地激起了孩子们探索未知,探寻奥秘的兴趣。不少孩子表示,讲座拓展了自己对碳认知的全新视野,了解了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作用与丰硕成果,激活了对碳前景的无限展望与憧憬。
“通过科学家的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宣讲,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科学的迷人魅力,播下了一颗筑梦科学,启航未来的梦想种子,点亮了他们心中向往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想之光。”会后,王炳康书记如是说。
据悉,该校将通过3至5年努力,在与上海交大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所的深度合作与共建中,使学校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科学教育内容与渠道不断丰富与拓展,科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使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快速成长中发挥更为生动、鲜活的作用。同时,不断寻求院校的合作的新模式,使科学走进课堂,融合生活,助力五育,培养具有科学意识与潜质的优秀五贝学子。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科学即春,点亮心智,筑梦未来,
也许,今天的讲座,真会催生孩子们五彩的科学梦想 。
(通讯员:沈火种)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