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螺蛳夫妇的“转运”人生

2024-04-26 10:09

来源:

朱国娣向木清大爷付螺蛳款。

在灵芝街道犭央犭茶湖村西堡自然村,褚水方和朱国娣这对中年夫妇将小小的螺蛳做成了产业,他们每天经手的螺蛳至少20吨,不仅把螺蛳卖到了宁波、台州等周边城市,还远销福建、广东等地。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也为村民带来了增收渠道。

螺蛳养肥闽粤青蟹

西堡自然村就在犭央犭茶湖下游支流旁,褚水方和朱国娣夫妇每天在这里经营着繁忙的螺蛳中转生意。

每天天不亮,褚水方就驱车前往萧山等周边地区收购新鲜螺蛳。早上八九点,他便会满载而归。

螺蛳卸下车,夫妇俩的螺蛳中转站人来人往,既有来买螺蛳的商贩,也有来卖螺蛳的村民,他们与夫妻俩之间有着多年的默契。“一袋100斤,另一袋80斤。”褚水方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蛇皮袋让商贩过目,商贩点头,两袋螺蛳被放上车,商贩付钱,交易完成。朱国娣解释说,商贩会提前下单,他们会精心挑选最好的螺蛳以备挑选。

来卖螺蛳的,多为本地村民,不少都上了年纪。80多岁的木清(化名)大爷蹬着三轮,把刚耙来的100来斤螺蛳卖给朱国娣,朱国娣按照1斤8毛钱的收购价,从兜里掏出现金给木清。朱国娣说:“老年村民不会使用网络支付,更喜欢现金,他们靠着卖螺蛳赚点生活费。”

“清明螺,赛过鹅。”绍兴人喜欢在清明节前后吃螺蛳,这个季节螺蛳是最肥美的。不过,褚水方夫妇每天交易的单子来自于养殖场。螺蛳是青蟹的主要食物之一,对青蟹的养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螺蛳喂养的青蟹,肉质鲜美、膏肥黄满。褚水方夫妇的螺蛳中转站与宁波、台州、广州、福建的养殖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6月,随着养殖场需求的激增,中转站迎来了最繁忙的时段。去年最忙的一天,交易量达到了惊人的385吨。

从摸螺人到中转商

西堡自然村的村民,性格自带骄傲。朱国娣告诉记者,她从隔壁自然村嫁到西堡自然村时,就深感这个村子的与众不同。“这里的村民,要么闯出去做老板,要么就摸螺蛳,他们不喜欢给人打工。”她说。

褚水方年轻时就开始摸螺蛳,然后拿到辕门桥市场去卖。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宁波老板,向他大批量收购螺蛳,这一合作成为了他事业的转折点,螺蛳生意逐渐做大,从原本一天百来斤的小生意发展到了几百吨的大生意。这螺蛳收购生意一做就是30多年。

几年前,儿子开始帮忙打理螺蛳中转生意。借助互联网,年轻人成功地将螺蛳销售市场拓展到了更多的地方,为这份小小的家族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褚水方感慨地说:“年轻的时候,我曾开车送货到台州玉环,来回就是一天,确实非常辛苦,现在年纪大了,吃不消了。好在年轻人脑子灵活,懂得利用互联网来做生意。”

靠着辛勤劳作,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朱国娣告诉记者,给儿子在镜湖买了新房,已经还清了贷款,还添了一辆代步车。

风险不断坚韧面对

一斤螺蛳收购价8角,转手卖出,每斤少则赚5分,多则赚2毛,利润很低,靠的是量大。按照每天交易量计算,一天有四五千元的利润。

朱国娣给记者算了笔账,扣除正常的损耗、雇佣的两个小工的工资、车辆的油耗以及维护等成本后,利润并不丰厚。做生意总是伴随着风险,收购螺蛳需要支付现金,但养殖场却常常要赊账。一旦养殖场因经营不善倒闭,这笔赊账就可能成为坏账,无法收回。目前,他们的账面上已经累积了100万的欠款。

除了坏账,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就在今年2月,因为天气突然升温且没有冷链运输,送往广州的一车螺蛳在途中变质发臭,导致对方拒收,损失只能由他们自己承担。去年,他们通过货运平台叫的货车司机在运输途中出了车祸,相关赔偿问题至今仍在与平台协商中。

“这份活确实非常辛苦。”朱国娣坦言,“一年365天,我们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得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点左右才能休息。很多亲友都问我们,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坚持做下去。其实,我们也想停下来歇一歇,但是看到那些年事已高的村民还在靠耙螺蛳赚点生活费,我们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做下去。如果我们不做了,他们该怎么办呢?”

在螺蛳中转生意的闲暇之余,褚水方会划着小船前往自家的半亩田地种植蔬菜。朱国娣还乐于助人,仅在去年,就有十对新人在她的介绍下喜结连理。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陈烁 文/摄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