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正森在古镇讲解。
舞龙队重现。
近日,2024年第一季度的“绍兴好人”榜单出炉,其中一位高龄老人引人关注,他就是83岁的古镇“守护人”裘正森。2017年初,为方便游客游览嵊州崇仁古镇,当时70多岁的裘正森组建了一支老年义工服务队,向游客讲解古镇的历史和建筑特色。近年来,裘正森又努力推动成立裘氏宗亲会、古镇传统文化研究会,不少古建筑闭锁的大门被打开,古镇消失70年的舞龙队也得到了恢复。
颁奖当天,裘正森因身体原因无法到场,由他的儿子裘益民代为领奖。4月18日,记者特意前往裘正森所在的养老院和崇仁古镇采访。
见习记者 王文其
退休后的坚守
让古建筑“开门”
1941年,裘正森出生于嵊州市崇仁镇二村(现镇南村)。他曾在宁波教书,后回到嵊州,成为了当时崇仁镇中学的校长。退休后,怀着对故乡的一片热爱,裘正森研究起了古镇历史。
“古镇的历史文化值得深入挖掘,而且古镇要吸引游客,古建筑的大门必须打开。当初我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后,大家都很支持。”裘正森告诉记者。
千年古镇崇仁,建筑遗存众多。2006年,该镇的部分主要建筑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可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吃了“闭门羹”,原来,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最大的玉山公祠、伟镇庙、老家庙等,因无专人看管,大门一直紧闭。
2015年,在裘正森的努力下,崇仁镇裘氏宗亲会成立。裘正森与镇政府及文化站负责人商量,老家庙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于明中期,是崇仁裘氏现存最早的建筑之一,能否由宗亲会出面管理,常年向公众开放。这个建议得到了镇政府的重视。
于是,裘正森募集了修缮捐款,同时镇政府也出资支持。大家将老家庙进行了整理修复,制定了详细的管理细则。2017年春节,老家庙正式开放。裘正森组建起一支由10多名老年人组成的义工服务队,他们除了轮流值班,还担任了导游角色,向游客讲解老家庙的历史。
老家庙的开放,获得了社会认可。裘正森继续努力,这两年,伟镇庙、玉山公祠、南镇庙、曹娥庙、东镇庙相继开放,崇仁古镇游客越来越多。
崇仁镇还成立了古镇传统文化研究会,裘正森是负责人之一。其中有个研究课题是整理崇仁古镇的发展历史,裘正森走访奉化、慈溪、新昌等地,一遍遍去嵊州市图书馆,收集、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相关资料。
去年5月,裘正森诊断出脑肿瘤。去年11月,刚恢复些精气神的老爷子又走遍了镇上的各个古建筑点,甚至去上虞的曹娥庙查看现况。
如今的裘正森还需静养,但他的手很温暖,一字一句说得坚定:“崇仁的历史和文化深厚灿烂,不被公众知晓,多可惜啊!古镇还有好多内容等待开发,目前的研究成果远远不够,还有不少事情要做,我们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老人们今年已接待游客
近10万人次
4月18日,老人的儿子裘益民带着记者来到了崇仁古镇。记者在古镇见到了不少长着皱纹白发、背微驼的义工队老人们,他们在古建筑里当起导游,还常聚在一起商议如何继续宣传、发扬古镇文化。
“7年来,义工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14人发展到现在的60人,平均年龄近70岁,年龄最大的有84岁。”70岁的义工队队员裘道源向记者介绍,“今年春节期间,早上8点到下午4点,接待游客没停过。每个双休节假日基本有上千人次,总的算起来,今年义工队已经接待过近10万人次。虽然大家忙得脚不沾地,但很高兴。”
玉山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是崇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宗祠建筑,雕刻装饰精致,前厅大堂还挂着不少楹联。“这些楹联是父亲翻阅古籍,又向大学教授请教后,确定没问题再挂上去的,历史考证的事不能马虎。”裘益民说。
而在伟镇庙,今年81岁的义工队队员裘锡汀正在为一批游客讲解,满头白发的他充满了热情:“这是浙江第一古戏台,有500年历史了,古代要出去表演越剧的名伶们都要先在这个戏台演上一遍,赢得满堂彩,才算‘出师合格’,我们镇出了很多越剧大师……”老人们常常会加入一些自己的见闻、镇上的故事,让讲解更加生动有趣。“讲得很好,让当地老人当导游,有新意。”从东阳过来的一名年轻游客说,老人还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外公,倍感亲切。
听记者提起裘正森,67岁的义工队队员裘丽娜激动地说:“裘老师是大家的偶像!现在古镇开发有了很大的进步,多亏裘老师带着大家做起来,不仅古镇越来越好,我们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更有意义了。”
裘丽娜还是镇上舞龙队的一员,负责敲锣,她给记者讲起了裘正森组建舞龙队的故事。
崇仁舞龙历史悠久,在新中国成立前远近闻名,但后因种种原因,遗憾解散了。2018年下半年,在崇仁镇文化站的支持下,裘正森牵头组建起舞龙队,许多事都亲力亲为:选队员,他一家家动员;找师傅,他跑去永康请人;买行头,多次去义乌选购……裘丽娜告诉记者,当时队员大都有工作,白天没时间,训练只能在晚上,裘正森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每晚陪着队员一起“抠”动作,足足练了3个多月。
目前,舞龙队有34人,队员平均年龄也有60多岁。“后来,我们的表演上了央视,拍过电影,受邀去全国各地表演。大家都拿出了最好的状态,为古镇争光。”裘丽娜说。
投资17亿元
古镇未来将有新模样
走进崇仁古镇,高耸的檐角,碧波荡漾的池塘小溪,一排排古朴的老台门,脚下踏着青石板路,充满一种独特的水乡风情。
但这座古镇,仍然等待着合理优质的开发,将它的美丽更好地展现出来。裘益民有些担忧地表示,几个景点分散在各个村里,规划不佳,许多游客进镇后会迷路;讲解队的未来情况不容乐观,有外地游客反映一口“嵊普”比较难听懂,再加上老人们年龄越来越大,之后的传承是个问题,谁来接手呢?
“对于裘正森和义务讲解的老人们,大家都很敬佩,希望一代代崇仁人都能学习他们积极宣传保护古镇历史文化的热情。”崇仁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组织了崇仁镇一些中小学学生前来听老人们讲解,学习相关历史内容,计划培养一批小导游,未来能够成为“接力军”。
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镇上打算建立具有特色的文创馆,进行非遗文化宣传,如水墨画、越剧等宣传,可能会加入智能化的展示方式,让文化“活”起来。
记者还了解到一个好消息:近日,崇仁古镇综合建设项目建议书收到了嵊州市发改局的批复。项目围绕综合建设,分为示范先行区、门户区、精品特产区、保护利用区等6个区块的建设,以崇仁古建筑群、崇仁老街、现农贸市场地块为核心打造集文化展览、休闲娱乐、商贸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活动中心;串联现有景点遗迹,建设夜景集市、游客服务中心等,结合古建筑打造“泛博物馆”式空间,培育山水诗路旅游品牌。总用地面积约46.2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40000平方米,估算投资17亿元,建设工期5年。
“该项目是崇仁古镇开发建设的好机会,但接下去我们会认真规划、仔细筹备,期待将古镇遗韵发扬光大。”崇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嗣炀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见习记者 王文其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