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自认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总觉着过得差强人意,比如当年不应该只考上师范,而应该去读高中,然后考名牌大学,比如不应该是职场的普通一员,而应该成为专家或者领导。
她还说,正因为有完美主义情结,所以对家人的要求也特别高,总觉得他们做的事情,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心里便不痛快,于是常年难见笑容。
但在我看来,她的人生已经很精彩了,职业是教师,桃李满天下,出色的学生也不少,先生985大学毕业,是专家型领导,子孙有出息,兄弟姐妹很和睦。
那么,我和她的观点差异,为什么那么大呢?
关键就在于完美主义,在我看来,完美主义就是一种悲观,因为从心理学上讲,完美主义者的内心深处,就是对自己不满意。
正因为对自己不满意,所以总认为自己应该更好,而且总是要求别人做得更好,以达到内心深处那个完美自我的标准。
这在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悲观。
乐观的人,一定不是完美主义者。
乐观的人,他们的字典里永远把这四个字写在首页:
等待和希望。
马特•里德利在《理性乐观派》中指出: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人口爆炸和全球性饥荒,到70年代的资源枯竭论,80年代的酸雨和90年代瘟疫……可是,这些恐慌全部来了又走了,人们的生活却越变越好,社会越来越繁荣,这是为什么呢,人类只是运气太好吗?
当然不是!越来越好,是因为“人人为人人”效力,天灾人祸固然难免,但人类总是会产生一代又一代的勇敢者,那些勇敢者的发明创造,具有无穷的能力。
当然,乐观不等同于盲目乐观,当你觉得人生不会有坎坷时,这就是盲目乐观,因为你可能正走在通往坎坷的路上。
而乐观的人是这样的:每一个当时觉得跨越不了的坎、每一个踩过的坑,只不过是人生的点缀。
他们相信,任何困难都会过去,如果不能跨越,可以寻求帮助,也可以先绕开,让更勇敢的人去攻克。
没有什么是完美的,越想完美越悲观。
想破解因追求完美而造成的悲观,最好的出路,不是走出去,而是走下去。
走下去:
每天努力,永不放弃!
(内容来源:管见参考)
作者: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