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70后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
他的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
他在大运河边生活多年,度过了一段被大河水气笼罩的岁月。故乡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一个创作者而言,故乡是文学的根据地,也是精神的原点,而河流堪称作家文学意义上的原乡。4月28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心中的长河。
讲座详情
讲座主题
从滴水到长河
讲座时间
2024年4月28日(周日)14:00
讲座地点
孑民剧院
-解放北路222号-
(城市广场地铁站B口步行420米)
主讲人
徐则臣
1978年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他的写作敏锐、精密、质感丰盈。他对现实的观察,热诚而冷静。代表作有《北上》《耶路撒冷》《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北京西郊故事集》《青城》等。其中凭借作品《北上》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报名方式
作品推荐
《耶路撒冷》
70后的成长史,一代人的心灵史。
“运河的那一头,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那一头,是世界。”作为70后的成长史、一代人的心灵史,《耶路撒冷》是徐则臣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的一次重要总结,也是70后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被认为是70后作家最具雄心的长篇小说之一。
《北上》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溯流而上的可能。
在《北上》中,徐则臣以杰出的叙事技艺描绘了关于大运河的《清明上河图》,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次第展开,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围绕大运河这一民族生活的重要象征,在21世纪新的世界视野中被重新勘探和展现。
《跑步穿过中关村》
在北京这样庞大的都市,我们都需要相互温暖。
“一个真实的北京,不管它如何繁华富丽,路有多宽,楼有多高,地铁有多快,交通有多堵,奢侈品名品店有多密集,有钱人生活有多风光,这些都只是浮华的那一部分,还有一个更深广的、沉默地运行着的部分,那才是这个城市的基座。一个乡土的基座。”
《如果大雪封门》
听见他说想看雪,我感到了心痛。
正如徐则臣一贯的风格,一个好的题目孕育出的一个更好的故事,书籍以几位青年打工者在北京的生活为底子,以精细绵密的语言和出人意表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梦想与现实、温情与伤害、自由与限度相纠结的故事,如同略显哀伤的童话。
《北京西郊故事集》
遥望一座看不见的城市,一片流动的北京。
描写了一群自花街来到北京的年轻人——行健、米箩、木鱼、宝来等的生活境遇。他们在北京西郊这片他乡生存艰辛,却始终心怀热情,面对未来即使心中彷徨,也绝不屈服于此刻。王城堪隐,万人如海,在这个城市,你的孤独无人响应;但你以为只是你时,所有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所有人都是你,你也是所有人。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