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乐业”与“安居”

2024-04-24 11:07

来源:

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多元化;创新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健全设施,推动精细化建设;加强关怀,强化归属感建设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水平和基本生活条件差距明显,乡村发展面临日益凸显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人才荒严重掣肘乡村共同富裕。鉴湖街道针对乡村共同富裕中存在的找不到人、留不住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调研,并探索解决办法。

乡村共富人才招引现状

乡村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经济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严重匮乏,导致乡村人才供给难以满足乡村共同富裕的需要。此外,产业规划、电商营销、法律法规和金融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供给难以与乡村实际需要有效匹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其次,乡村人才老龄化明显。乡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基层干部和农技推广人员中老年人比例偏高。以鉴湖街道丰乐村为例,目前村里种田的劳动力主要是60岁左右的农民。

乡村环境吸引力不足。一方面,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化导致乡村资源底子薄,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大型优秀企业少,无法为人才提供良好的从业环境且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乡村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政策优惠。同时由于基层工作条件艰苦、福利待遇差、岗位编制少和职务晋升难等现实问题,高素质人才自然会涌向拥有更多机会和机遇的城市。

外引人才的认同感不高。尽管国家政策对乡村有一定的倾斜,但实质上变成了部分人才择业的跳板,经常面临“期满即走”的问题。另外,乡村对于外来人才而言,没有“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怀,加上“外乡人”身份定位,导致他们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故而服务乡村的内生动力不足,难以真正融入乡村建设之中。

导致人才荒的三个原因

农村发展结构不平衡,缺乏产业新颖性。传统农业收益率低、职业尊荣感差,年轻人不愿意务农。工业企业多为传统劳动密集性行业,发展不均衡的产业结构不仅无法让人才流入,反而导致人才流向城市。鉴湖街道有大量传统行业企业和小微企业,从产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占据主流,新兴产业入驻不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才需求不明显。

农村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发展加速度。一方面,农村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教育条件较之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从村里走出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聚拢,少有人返乡建设。另一方面,村内文化娱乐设施不齐全,休闲场所主要是各老年活动室、文化广场,难以满足年轻人才日趋增长的精神娱乐和文化需求。

农村人才政策不完备,缺乏人才吸引力。由于经济薄弱,乡村人才政策从出台到落实的难点较多,目前多是依托上级政府的人才调拨,缺乏自主选择、主动吸纳。人才引入政策不足、管理政策混乱、培养政策缺位也是导致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短缺的痼疾。此外,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待遇补贴较低,吸引力不足。

应对人才荒的对策建议

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多元化。提升乡村产业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必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乡村产业仍以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产业结构未实现优化平衡。对此,要夯实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强化产业升级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发挥鉴湖街道“南大门”交通枢纽优势,依托杭绍台高速、绍诸高速、轨道交通1号线等优良的基础性配套,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展现街道投资环境和发展优势,谋划轨交地上商业“黄金走廊带”。发展在地民宿、生态旅游,吸引第三产业人才入驻,为各类人才提供产业孵化、政策服务等一站式、便捷式创业服务场地,以产业平台带动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创新。

创新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利用鉴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深挖古鉴湖的历史文化,深化鉴湖“水文化”“廉文化”,不断做强秦望村“鉴湖源头”特色品牌、做深坡塘村“云系列”综合产业体、做优王家葑村“过程体验式”农业基地,串点成线、以点带面,开辟“近郊游、周末游、乡村游、研学游”路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创新数字化基层场景运用,力争创4A级景区镇,通过成熟的旅游市场占据人才引进的主动权,并借助人才力量扩展旅游特色资源,进一步完善鉴湖旅游生态链。

健全设施,推动建设精细化。一方面,破除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积弊,推进乡村基础设施的精细化、实用性建设,加快互联网宽带进度,缓解城乡就业信息不平等局面;加快环境卫生改善,进一步推进自来水工程、厕所革命、污水垃圾处理。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按照城乡一体化标准完善农村水、电、路、文娱、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吸引有情怀、高质量的生力军回到农村。

加强关怀,强化归属感建设。充分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载体,打造多位一体的宣传矩阵。融合桑梓情怀、故乡愁,构建极具特色的乡贤文化系统,利用节假日举办特色乡贤活动,提升在外人才的归属感,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同时在村庄建设过程中打通外来人才与村民的沟通渠道,让外来人才与本地人在相互学习的同时营造共同干事创业的集体意识,提升其对村庄的认同感。

(作者系越城区鉴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