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沃洲山水间浅吟低唱

2024-04-24 09:30

来源:

在春天里读何海玲的诗集《家在沃洲山上》,是最好不过的。微风中放飞疲惫的心灵,细雨里感受青草的萌动,一切恰到好处,一切生动无比,此诗此境,如此吻合。

获诺奖的诗人沃尔科特说过:“要改变你的语言,必须改变你的生活。”反过来说,你有怎么样的生活,也就有怎么样的语言。海玲家在沃洲山上,嫁人之后,夫家有一片梅林,名曰梅林山,每年梅花盛开,赏梅者不绝,她家也成了亲朋好友的聚集之地。有一次,我们一小众人应邀赏梅,梅花从她家门开始露脸,从路两边或浓或淡地笑着,一直逶迤两公里,尽头却见一片梅林,有红梅,有白梅,还有红中染白、白里透红的嫁接的梅,特别好看,梅林边衬着一湖碧水,就是当地最大的钦寸水库。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诗意的栖居,也许就是这等模样。

许以这场花事,很久/蓝天了无心事,目光深邃/阳光涉水而来泼墨成画/成群的蜜蜂,匆匆/赶赴另一场嫩黄的花事/洁白的花瓣静默如诗/疏枝横斜,执着地坚守/那最后的繁华/邀清风一起,徜徉/用目光测量/从绽放到零落的时光/从梦想到现实的距离——《梅林的心事》

因为远离尘世,因为心空明净,在她的心中,山村的天是一种辽阔无垠的蓝,抹去了心事,阳光提起画笔,把山水勾勒成或明或暗的图画。接着,她以蜜蜂一样的心情置身其中,看花事如许,看梦想和现实如何交融。海玲在县城工作,每天驱车半小时回到山村居住,清晨沐朝露,黄昏送夕阳,时刻感到大自然的深切呼唤,感到山水对语言的刺激,并把它写在自己的诗句中。她在《在林间——写给我的2014》中写道:“清瘦的野菊还在谢幕/每一块石头都发出了质朴的邀请/鸟儿的身影和叫声一样婉转,清丽/每一棵树都生动,厚道/清新的风妥帖细腻/终于,在林间和静谧中/看到了天使的生动模样”。一草一木一石皆成诗,她迷恋人间烟火,着眼于生活的点滴,将日常生活和人与自然的体悟化作精妙的诗句,通过描摹外在的世界,辨听灵性回声,并观照个人的内心世界,捕捉某一瞬间的情感迸发,揭示世界本质的美学体验。

海玲是诗意的,她带着诗心去体会生命的诗性,因而她的诗充满着温暖的尘世气息,清新质朴,自然天成。

不知道,读懂一座山,需要多深的阅历/是像李白一样心怀苍生身在四野?/抑或散尽千金,向辽阔的过往挥手告别?/不知道,读懂一座山,需要多久的企盼/是四万八千丈的缥缈高度?/亦或仙云缭绕的楼阁亭台?——《读懂一座山》

“《读懂一座山》写得气势磅礴,充满力量,也适合朗诵,其实也是从另一侧面写了浙东唐诗之路,挖掘了唐诗之路的丰富矿藏,这还是需要有很强的功力的,当然这一类诗也会流于人云亦云,或者会贴一些莫名的标签,这方面作者还是把控得比较好的。”著名诗人孙昌建如是说。何海玲的《读懂一座山》《风雨中的天姥山》《司马悔山》其实写的都是天姥山,天姥山是文化名山。前些年,何海玲从教师转岗到诗路研究中心工作,研究的就是诗路文化。

诗意地栖居和美丽的工作完美结合,不写诗也难。因此我们看到的何海玲在山水间浅吟低唱,在诗路上击节而歌。是的,每个诗人都有各自的诗风和特色,但我们在凝视和感知万物的同时,可以多点触角,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来重新摆放词语,构建诗歌的精神殿宇。期待海玲在诗歌广袤的空间里,进一步生长和拓展,甚至飞翔。

作者系新昌县作家协会主席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潘丽萍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