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明代绍兴书法家倪元璐诞辰430周年,也是其逝世380周年。4月15日,“但望云虹气——纪念倪文正公逝世380周年书法篆刻展”在绍兴文史馆开展。此次展览以纪念倪元璐为主题,特邀部分全国名家、地方乡贤,围绕倪元璐的传记、诗词、书法、绘画、刻帖等各类资料,展出转化、创作的书法作品41件、篆刻作品20方、倪元璐真迹石刻拓片10件、《知圣教斋法帖》倪元璐真迹石刻原石1方,向人们讲述倪元璐灿烂光辉的人生历程。
这些转化、创作的书法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书法家们承袭了倪公奔肆陡峭、奇伟诡谲的行草书法艺术特色,表现出独具一格的潇洒逸态。如中书协原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的作品,誊写了倪公的七言诗《题画赠王念生使君》。作者用笔以中锋为主,兼以侧锋;笔势斩截利落,而又不失沉稳。并模仿了倪元璐书法用笔的最大特色,以劲挺短促的明快笔意使其笔势呈右上耸肩之斜势。这种笔势与紧峭的结构配合,产生了奇谲的视觉效果。在使转上,作者任毛笔自由顿挫,转折处多以圆代方,不露圭角,圆转中不失篆籀之气。至于对枯笔的变化,总以数字相连由浓至干,达到枯墨缓笔的飞白效果,使整齐章法呈现节奏性的变化,在不失沉着之中富有韵律。又如中书协会员、兰亭书会名誉会员杨剑作品“跋黄道周书《为倪子新子封兄弟 题卷》诗拓片”的誊写,其章法连绵不绝、顾盼生姿。在行气上,字与字相紧接而行距松弛。尽管诗拓片有较多的字相独立,且横向与纵向的字穿插错落,有时留有空间分割。但是作者誊写时笔脉不断的紧凑行气,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连绵不断、疏朗又聚散分明的效果。一个个墨字的中心轴线因紧凑联结能随着行的动荡而随机摆动,加之尺幅的扩大延展,情绪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整体在激荡中呈现出和谐状态。这种章法颇能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焦躁不安与动荡急迫。作者在字密行疏的章法布局下,随意而生,率意而成,其点画在不屑描头画角中,强悍之气凛凛而生。而其笔势有意与无意的牵连,在跌宕奇变的结体中恣肆飞扬,使整体章法痛快淋漓、酣畅流动。
展览中的篆刻家作品带有浓厚的碑学质朴意味。中书协会员、浙江省书协篆书委员会会员孙小东篆刻作品《千乘有书遮越绝》,以古玺图式创作,结合印文内容,构图上强调印面的虚实对比,篆刻中部留出空白,正如古人所言,“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是为了与下面较密集的部分突出对比关系。刀法上以冲切结合,线条粗细不一,意在表现出字形的笔意与线条的浑厚。作品整体表现出奇丽多变、浑朴生动的一面,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中书协会员、浙江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副秘书长、兰亭书会理事陈巍篆刻作品《文心与赋才》,力求笔意流畅,刀法爽劲,尤重印作线条的准确表达,且富于变化,流露不同趣味美感,以呈现印面静逸灵动之态,亦极富张力。透过刀锋看笔锋,刀笔互补,相映成趣,印面笔意墨趣弥漫,是篆刻之上法。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茹晨鸿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