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降堵”还有哪些潜力可挖?

2024-04-21 07:37

来源:

前不久,百度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机构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在我国许多城市“一片大堵”的形势中,绍兴逆流而上,通勤高峰拥堵指数同比下降3.87%,名列全国第三。而在高德地图发布的《202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绍兴也取得了十分亮眼的名次:在中国主要城市中交通健康指数71.77%,排名全国第二,同比上升4.56%。

逆流而上的成绩,全国前列的位次,让我们颇感自豪。事实上,“降堵”成效,并不只是体现在相关研究报告中,同样也体现在广大市民的切身感受上。近年来,随着我市地铁、高架等立体交通网的构建,以及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公共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可以说,每一个交通参与人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交通拥堵缓解所带来的好处。

当然,“降堵”并非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无论是面对拥堵指数可能反弹的客观现实,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对交通出行的期盼,我们都仍然需要挖掘“降堵”潜力,持续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正如这些年我市“降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的交通投入,以及随之而来的交通网络的日益健全完善,接下去,“降堵”的重心仍在于交通投入的增加、交通设施的提升。这里既包括快速路和地铁2号线二期项目等立体交通建设项目的新建、部分断头路的打通等,也包括一些迟滞项目的加快推进和如期建成投运。此外,因应这些新道路的开通、新项目的建成,相关道路的交通组织、交通标识完善、交通信号控制设置等,也需要相关部门提前预判,及时优化调整。

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是缓解交通拥堵、确保交通安全、优化交通秩序的有效手段。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办法,依托大数据交通管理和诱导系统智能管理,最大限度提高现有路网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特别是要通过强大的数字化科技手段,合理引导、疏导车流,避免产生新的堵点,全面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同样是“降堵”的一大方向。近年来,无论是城区公交车“大改小”,以更加灵活便捷的“身姿”方便市民出行,还是公交公司推行预约制、招手即停制,顺应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都促进了公交客运量的回升。但客观而言,公交还有待发挥更大作用。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让坐公交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逐渐成为年轻人出行的一个选择项。基于此,公交的改革创新就不能停步,仍然需要一如既往地提高准点率、提升行驶速度。尤其是要加大统筹力度,围绕立体交通建设,做好接驳文章,通过调整优化线路,串点成线,让公交成为快速出行网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公交出行在某一个环节、某一段路线成为首选项、优选项乃至必选项。

“降堵”惠及每一个交通参与人,同时也需要每一个交通参与人自觉从自身做起添一分力。从现状看,机动车随意加塞、违规占用道路资源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仍然多发。而正是这些无序、无德的驾驶行为,造成了大量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成为“致堵”的重要源头。只有每一个交通参与人都在文明出行上不断“挖潜”,相关部门在打击不文明交通行为上不断用力,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更文明、更有序、更高效的出行环境。而这,也是最可持续、最可持久的“降堵”。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海 风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